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聚焦 >消费

70年家庭消费品变迁图景:“老四件”有的退出舞台,有的成为“共享经济”

发布时间:2019-07-05 14:54  来源:中华网   编辑:子墨  阅读量:8712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电视机等耐用消费品零售量增长速度更快。”第一财经记者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份统计公报中看到这样一段描述。

而在40年后《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全国居民平均百户年末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一栏内,“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已经不在统计之列,“电视机”也已经被“彩色电视机”取代。

无论从日常生活体验与记忆,还是从国家统计局的公报数据看,家庭耐用消费品都在不断升级中。

不同年代“几大件”的变化,正是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变迁以及背后生产、技术不断革新的具象化写照。

不同年代的“几大件”

今年读大一的小宁,出生于1999年,读小学之前在乡村生活过。在她的记忆中,住在家乡的奶奶还拥有一台缝纫机,偶尔会缝补一些衣服。

但对于大多数同龄人来说,作为传统“老四件”之一的缝纫机已经完全退出了生活舞台。而“老四件”中的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也已经不再是“生活水准”的标志。对于小宁来说,自行车已经成为“共享经济”的一种消费品。

在“70后”黄先生的记忆里,上世纪80年代初邻居家里有了一台黑白电视机,而他自己家则直接进入彩色电视机时代。

几代人的记忆,也勾勒了家庭消费在不同年代的“升级”路线。

上世纪50~70年代,“老四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被形象地概括为“三转一响”,其消费水平在“百元级”;

上世纪80年代“新六件”——电视机、洗衣机、录音机、电冰箱、电风扇、照相机,消费水平在“千元级”;

到上世纪90年代,消费迈入万元、10万元级。“老四件”已在农村普及;多数城镇“新六件”趋于饱和。电脑、家用汽车、商品房进入家庭消费。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近20年统计年鉴发现,从2003年开始,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耐用消费品中,已经不再统计自行车的数据,摩托车和家用汽车成为“新成员”。2002年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为0.88辆,摩托车为22.19辆。

2018年10月,用共享单车组成的婚车队经过淮安街头。图片来源:新华社

10年后的2013年,农村每百户自行车数据已经不再列入统计。当年农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9.9辆,同年城镇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22.3辆。

在2014年中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前后,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等拥有量逐渐接近或超过百户百台的规模。

以洗衣机为例,1981年城镇每百户家庭拥有量为6.3台,到2017年为95.7台;农村地区,1983年百户家庭拥有量为0.4台,2017年达到86.3台。

电冰箱,1981年城镇百户家庭拥有量为0.2台,到2017年为98台;农村地区,1985年,百户家庭拥有0.1台电冰箱,到2017年为91.7台。

从空调数据看,城镇地区,1985年百户家庭拥有量为0.1台,到2017年为128.6台;农村1993年百户家庭拥有量0.1台,到2017年为52.6台。

随着汽车进入家庭以及电脑和手机的普及,交通和通信成为消费新亮点。

与此同时,2016年末,地级以上城市私人汽车拥有量(全市)为1.59亿辆。

2018年全国居民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33辆,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达41辆;农村居民为22.3辆。

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增长

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改善的背后,是收入水平的提高。

195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98元,人均消费支出仅为88元。由于人口增长快、积累和消费关系不合理等原因,197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71元,人均消费支出为151元。到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24.3倍;人均消费支出为19853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19.2倍。

此外,贫困地区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也在不断升级换代。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每百户拥有电冰箱、洗衣机、彩电分别为78.9台、83.5台和108.9台,和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每百户汽车、计算机拥有量分别为13.1辆、16.8台。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消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