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聚焦 >消费

5分钟撩基买基亏了居然有人赔,这样合理吗?

发布时间:2019-08-29 16:17  来源:中华网   编辑:余梓阳  阅读量:17752   

最近有两条消息惊动了资管圈。

一则是某位投资者买基金亏钱、代销银行连本带利赔偿的判决。

另外一则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征求意见稿)》(简称《纪要》)。

纪要的第五部分“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案件的审理(6条)”指出,发行人、销售者以及服务提供者(简称卖方机构)对金融消费者负有适当性义务,卖方机构未尽适当性义务导致金融消费者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简单来说,未来如果销售机构没有遵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因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向投资者推荐了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产品,那么销售机构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此,市场上几乎都是一片赞同之声,不少市场人士表示这将有助于改善有些销售机构一味夸大金融产品收益,对风险问题避而不谈的情况,同时不少基民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网友的精彩评论来自基金投资App的讨论社区)

网友A:她如果赚钱了呢?是不是银行就从违法者变好人了

小编意见:没想到第一个留言居然是反对声,小编其实也很困惑,如果代销机构骗了投资者,但投资者赚到了钱。到时该怎么办呢?具体的法律还是等待意见征求稿确定吧。

网友B:应该赔双倍

小编意见:其实如果有法可依,那么赔偿一些类似误工费的利息,小编认为也是可行的。

网友C:这种为了业绩进行的银行代销,不应该仅仅赔偿损失

小编意见:其实如果故意误导投资者,小编也觉得应该重重的处罚。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基民除了要锻炼防骗指南,也应该努力弄明白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并选择合适的基金。

在这,小编给大家提供两点参考:

第一,对预期收益要有合理的期望

道理大家都懂,但落地到基金投资中时,许多投资者都爱看哪些基金取得了高收益,进而再选择购买该基金。

这种行为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在理论上来看,金融产品的收益与风险是成正比的。简单来说就是收益越高,风险越大。如果只盯着收益高的产品买,很有可能就会在无形之中放大了自己的风险。

所以,基民可以先设定自己的期望收益,然后按照期望收益去筛选基金,同时尽量选择那些收益稳定的基金。

比如说有两只基金,A基金每个月都能赚10%,B基金一个月能赚50%,一个月会亏10%,虽然从数学期望的角度看,选哪个都一样。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建议大家选择A基金,因为这样的持有体验会更好。

第二,搞明白自己最多能忍受亏多少钱

关于这点可以参考自己过去的真实体验,就拿小编为例,小编一直以为自己最多能忍受亏30%,可在实际生活中,一亏到15%,小编就感觉浑身难受了。

所以大家也可以观察下,当自己面临多少亏损时会感觉不舒服,同时记住大致比例。

在挑选基金时,如果基金最大回撤比自己心里回撤要大很多,那么小编会建议大家多想一想。

因此总的来说,搞明白自己想赚多少钱,又最多能亏多少钱,那么在挑选基金时,就能做到胸有成竹了。

(绝对值?王飞)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