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新闻 >国内

“一直积极向国际伙伴推介广东”

发布时间:2017-06-24 12:08  来源:中国网   编辑:苏婉蓉  阅读量:16197   

1988年,世界500强企业宝洁公司在广州成立了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在黄埔建立了第一条海飞丝生产线,从此扎根广州,见证了这里近30年的变迁。

日前,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宝洁大中华区总裁马睿思,他表示,广东有着积极且良好的投资环境,持续吸引着像宝洁这样的世界500强公司在广东扎根、发展。

累计在粤投资额超10亿美元

“宝洁公司在广东持续发展良好。我们聘用了更多优秀的本土人才。”马睿思介绍,宝洁公司累计在广东的投资额已经超过10亿美元。宝洁在亚太区最大的生产基地——广州黄埔工厂、亚太区货物吞吐量首屈一指的区域分销中心都位于广州。

2012年,宝洁投资1.2亿美元,在中新知识城建设面向未来的高端制造基地——宝洁(广州)日用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高端婴幼儿护理用品。2013年,宝洁在广州的萝岗工厂正式落成,Asia PSC(亚洲产品供应中心)也正式启用。

近年来,宝洁公司每年在广州创造的产值和纳税额,在广东外商投资企业中居于前列。宝洁还大量培养本土人才,在大中华区7000名员工中,过半数都在广州,其中98%是本土人才。

能吸引宝洁落户这么多年,广东良好的营商环境功不可没。马睿思表示,广东有着积极且良好的投资环境,持续吸引着像宝洁这样的世界500强公司在广东扎根、发展。

马睿思指出,广东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市场发展成熟度高,实体经济产业链成熟,辐射亚太的区位优势明显,广东各级政府多年来形成的对企业的前瞻性服务意识,让宝洁安心在这里发展。

宝洁所有创新都以消费者为中心

马睿思表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在快速变化,宝洁公司深刻感受到中国步入了消费升级的新时代。如今的消费者需要更优质、高端的产品,并采用新兴的、多样化的方式进行消费,比如电商购物、电子支付等。

宝洁时刻紧跟消费者的步伐,根据消费者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希望能够将市场和行业做大,实现多方共赢。宝洁也不断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产品优化,宝洁所有的创新和改革都要回归消费者,以消费者为中心,推出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宝洁也密切关注市场及行业动向,积极参加行业重要会议,持续学习并分享行业领先经验,适应中国市场的快节奏发展。

当前,美国国内有一股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呼声。对此,马睿思指出,日用消费品的产品特点决定了以市场为依托进行本地化的生产和销售。以宝洁公司为例,其在中国拥有9个生产基地,绝大多数产品均为中国市场生产。

应集聚更多跨国公司在广东打造亚太总部

宝洁扎根广东以来,一直坚持不断创新。近年来宝洁的亚洲研发中心、Asia PSC先后落户广州。

宝洁还与广东重点高校有着紧密的合作,在人才培养及技术研发方面有着丰硕的成果。例如,宝洁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同建立“华南大数据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我上任以来两年多的时间,适逢广东确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乘此东风,宝洁公司也不断加大在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马睿思举例,2015年宝洁在广州投资设立亚洲生产计划服务中心,获得广州市先进技术性服务企业称号。

马睿思建议,广东具有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独特优势,未来可以着眼于进一步辐射整个亚太市场,在人才吸引、资金自由流动等方面推出更加灵活的措施,集聚更多跨国公司在广东打造亚太总部,提升广东在全球范围的竞争力,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

快问快答

南方日报:美国国内有一股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呼声,你怎么看?

马睿思:我们认为,至少对日用消费品而言,制造业回流美国不是一种趋势。日用消费品的产品特性决定了我们主要是在当地市场生产、销售,建立完整的供应链体系,较少参与国际化分工。

南方日报:就日化行业来看,中美经贸合作有哪些互补性?

马睿思:我们体会更深的是中国市场发展变化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各区域市场,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在某些领域,实际上美国需要借鉴中国的经验,例如在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领域,中国的技术创新、消费者的偏好变化,在一定程度已经超越了美国。

南方日报:创新驱动给宝洁提供了哪些发展空间?

马睿思:宝洁是一家富有创新精神的公司,在过去180年的历史中,创新一直是助力宝洁公司成长的引擎。

一句话观点

在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凸显出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和力量,对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具有重要作用。

——瑞银集团(瑞士企业)副总裁斯特凡·齐默尔曼

海洋是未来中国参与全球合作的重要方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很多都有海岸线,与沿线国家开展海上合作将使“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更加紧密相连。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研究员翟崑

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仍处在上升通道,远不是顶峰,将持续给世界经济释放红利。

——澳大利亚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

中国创造了独一无二的高速铁路系统,欧洲也有自己的高铁系统,现在有机会把这两个系统结合起来。这不仅仅是为乘客提供便利,还将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改善生产结构。

——俄罗斯铁路公司第一副总裁米沙林

据新华社发

●南方日报记者 刘倩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国际,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