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报道 >趣闻

闻所未闻!故宫为何追思一位普通农民?

发布时间:2017-06-22 11:10  来源:搜狐   编辑:宋元明清  阅读量:5428   

原标题:闻所未闻!故宫为何追思一位普通农民?

【何刚有心,故宫有义】

今年5月30日,河南农民何刚在一次工程意外中身故,6月22日,故宫博物院将为其举办追思会——将看似无关的两者关联到一起的,是32年前何刚的一次义举。

他将自家宅基地中挖出的19件珍贵文物,捐赠给了国家;在何刚身后,故宫博物院拟邀请其亲属,与相关专家一同,对这位“默默无闻为中国文博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无私捐献者”,进行追思缅怀。

闻所未闻!故宫为何追思一位普通农民?

半个多月前,54岁的何刚在一次工程事故中遇难,故宫方面得知后,于6月16日发文悼念,文中将河南省商水县固墙乡固墙村村民何刚,称为“对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做出贡献的无私捐赠者。”伴着这名河南农民的离世,他32年前捐赠文物的事迹,再次引起关注。

何刚的捐赠始于1985年。当时,在老家建房挖地基时,何刚发现一缸窖藏银器。曾与何刚一同操办捐赠事宜的固墙村支书刘红恩回忆,那年入秋的一天,何刚在修建房子时,在老宅子的石磨下面挖出一只缸,缸里堆着不少东西。

闻所未闻!故宫为何追思一位普通农民?

后来有文物贩子来找他,想买下这些东西。何刚拒绝了,之后,何刚和刘红恩将几件“宝贝”带着,坐上火车来到北京故宫博物院。被认定为文物后,几人又将剩余的几件器具再次送去。3个月后,何刚又将存放银器的缸也一并捐赠。

故宫博物院发布的消息中称,经鉴定,该批银器被定为二级甲文物1件、二级乙文物11件、三级文物5件、一般文物2件。时任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梁金生用“惊喜”形容他对这次捐赠的感受。

他称,当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代银器稀少,何刚捐的文物保存好,非常珍贵,填补了故宫博物院此类藏品空白。为表感谢,院里给了何刚9000元作为奖励。

闻所未闻!故宫为何追思一位普通农民?

出了名,上了榜,但这些就似片刻的微澜,何刚的生活不久便回到平常。刘红恩说,起初,村民甚至怀疑他们是去北京“卖宝贝”,知道真相后,也对何刚”捐宝”不理解,“但之后的几年里,何刚每次提起,都说不后悔。”

32年时间里,何刚的捐赠鲜有人提起,他本人则整日忙碌奔波养家糊口。近日,经当地媒体报道,在何刚打工的工程工地上,一台龙门吊拆除中发生倾覆,54岁的何刚不幸遇难。

得知消息后的故宫博物院发文悼念,并定于本周四(6月22日)下午,拟邀请其亲属及家乡河南省商水县领导和相关专家,一起参与缅怀这位“无私的捐赠者”。

闻所未闻!故宫为何追思一位普通农民?

然而,在这样令人惋惜的事件中,也总会出现个别刺耳的声音,强行“带节奏”。比如,有人在@中华遗产杂志官微的评论区质问,“说句不好听的,无私的捐出那么多古董,说明人很老实纯朴,捐出之后又有谁关注过他的生活?给没给奖励不知道?

如果这种值得歌颂的人为什么不在活着的时候报道鼓励?我想他的生活会有所改变,生活改变了今天的悲剧有可能会改变?大多数媒体就会报道死后人的那些事活着时多关注要改写历史了!”在这样的“指责”后,也有个别人跟着起哄,或者进行恶意“联系”。

闻所未闻!故宫为何追思一位普通农民?

然而,这恰恰是一段不经查证、选择性忽视地“条件反射式指责”。首先,正如上文提到的,早在2011年时,《中华遗产》就出过专门报道,并不是活着的时候没报道;其次,故宫曾博物院曾向何刚及其家人给予过奖励和帮助。

1985年,何刚主动捐献文物后,故宫博物院奖励8000元,2003、2005年故宫博物院得知何刚家人患病,又分别资助50000元。

这些具体情况都在杂志2011年第4期的文章中讲得非常清楚。文章中也提到,“我国法律对捐赠有明确规定,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于法而言,文物捐赠一旦完成,故宫并没有义务满足捐赠者或其后人的不合理的事后要求。但是,捐赠文物,在中国不仅是法的问题,也是情的问题。”

闻所未闻!故宫为何追思一位普通农民?

【今日话题】

面对这一话题,你是什么观点?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