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报道 >趣闻

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是啥样?

发布时间:2017-07-03 13:58  来源:搜狐   编辑:张璠  阅读量:6347   

原标题: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是啥样?

如今的香港是全球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会之一,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香港本土摄影师鲜少记录本地人的日常生活。迎着朝阳出海的渔民、天真烂漫的孩童、早已不复存在的旧时行当、阳光洒落的青石板街头……这些不再重现的昔日影像在美籍华人赵羡藻的镜头下,不仅成为历史的印记,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永恒。图为1948年,元朗。

赵羡藻用镜头为我们留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风貌。他那时拍摄香港,主要是在九龙地区,也是香港贫穷市民比较集中的地区,是更能反映多数港人生活状态的地区。在他的镜头中,我们很少看到富人,多是普通忙碌的劳动者,是那些工人、渔民、小贩和妇女儿童们。他们在背景简陋的街道上生活劳动,贫穷却质朴,艰苦却乐观。那时正是战后香港经济文化开始全面复苏的重要时刻,赵羡藻恰好将他们定格在镜头中。图为1949年,铜锣湾。

我们今天品读赵羡藻拍摄的这批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影像,回味铜锣湾、旺角、中环等早已成为繁华商业区的熟悉地名,难免给人以穿越时空的感觉。图为1950年,大坑东。

1950年,购物者。

1950年,小贩。

1951年,深水埗。

1951年,石硖尾。

1951年,土瓜湾。

1951年,又一村。

1951年,佐敦道。

1952年,法院。

1957年,避风塘。

1957年,旺角。

1957年,维多利亚港。

1966年,青山。

1966年,僧人。

1966年,湾仔。

1966年,石板街附近。

1966年,石板街。

赵羡藻,1936年生于广东台山,1948年开始接触摄影,以纪实手法拍摄香港和广州,1951年移居美国。他曾获得1959年全美军人摄影大赛第一名,1968年世界沙龙十杰第二名,连续三年获得波士顿摄影学会年赛冠军。赵羡藻在美国多个画廊和博物馆举办个人影展。《雪岸闻香·20世纪摄影名家·赵羡藻》是中国美术馆赵羡藻同名展览配套图书,是对赵羡藻数十年摄影创作的一次集中呈现。(图片源于网络)

影享网是中国首家针对摄影爱好人群所搭建的学习、旅游、社交综合型服务平台,开站以来短期内便汇聚了5万+会员,影享网深耕于中国摄影文化产业,立足 国际视野,透过互联网科技将摄影文化生态有机的整合起来,为摄影人的学习、娱乐、生活创造价值。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