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报道 >文化

地震之后:它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发布时间:2017-08-11 10:24  来源:中华网   编辑:叶知秋  阅读量:12624   

原标题:地震之后:它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截至今日5时00分,地震已造成19人死亡、200余人受伤。

我们为遇难者和伤者祈福。同时也不禁想起,我们记忆中的其他几场地震。四川这个“天府之地”,同时是地震多发地。据中国地震局网站,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四川发生5.0级以上地震共163次,平均每年要发生1.6次,而5.0级以下的地震则更多。

在这样地震频发的环境中,四川人明白“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掉”,这几乎是四川人的共识。对于地震,他们似乎很淡定。地震过后,网上总会流传着四川人民如何在地震时面不改色的段子,甚至继续打麻将,继续打王者荣耀......

地震让人悲伤,也让人生气,尤其是当九寨沟这么美丽的地方遭遇到地震的时候,更让人气愤:上天为何如此不公?

但是,在社交媒体时代,一切都会变成谈资。几乎每一次地震后,网上都会出现各种成都人遇到地震很淡定的段子。果真如此吗?如果是,这种淡定又是如何产生的?地震对人的心理观念、日常生活到底会产生怎样的改变?

当“后地震世界观”注入到成都人的性格

撰文 | 张丰

为什么会恐惧

四川人也不是天生不怕地震。

楼梯里碰到一对老夫妻,他们气喘吁吁地往下走,老头在安慰老太:莫怕,快到了。他们并不像网上的段子里说的那样,还坐在家里打麻将。

地震之后:它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2017年8月8日晚,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附近发生7级地震。游客在漳扎镇301省道附近避险。图/视觉中国

在报社楼下,我看到很多同事,我问他们:你们怎么不坚守岗位?一个同事回答:“别说我们,对面银行的人也都跑了啊,太吓人了。”当天,有人在睡梦中被惊醒,穿着内裤跑到大街上。也有人从楼上跑下来,躺在地上,痛哭不已。

回忆这些,只是想说明,没有谁是天生不怕地震的。人们对一个事物是否恐惧,取决于所掌握的信息。完全不了解,也不会怕,如果了解一点皮毛,才会对那个未知的世界产生恐慌。随着所掌握信息的增加,恐惧又会减少。

人肉测量仪

我并没有听父母的话回老家工作。事实上,正是在地震时所感受到的市民之间那个共同体的存在,才让我更爱这个城市。我成为地震后第一批买房的人,那时的优惠政策实在很多。

这次九寨沟地震发生的时候,我正在电脑前写文章。太太坐在我对面吃甜皮鸭。她突然惊叫起来:地震了!我抬头看吊灯,那是我判断地震烈度的仪器。吊灯在摇晃,但并不是很剧烈。我发现房子在也在摇晃,但是情况还好。家里的泰迪犬没有惊慌,它抬起头,一脸茫然。

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肉测:绵阳,4.8级。

很快我就把这条朋友圈删除了,因为感觉可能不止4.8级,吊灯摇晃的时间太长了。但是,地震后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肉测震级,确实是成都人的一个习惯。或许正是这一点,让人觉得成都人特别淡定。

地震之后:它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小型余震后在街道上避震的成都市民。

成都人确实不怕地震,因为他们经历太多了。但是,真正改变人们心态的,却并不是5·12那天的地震,而是此后的余震。生活在外地的人们,可能不会想到余震的可怕。余震烈度要小很多,但是次数非常密集,而且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最多的时候,一天来能感受到好几次。

所以,成都人就厌倦了:每次都跑,好烦啊。

地震之后:它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汶川地震168小时》

版本: 凤凰出版社 2013年5月

身体对每一次余震的感受,最终都内化为一种体验和判断。椅子动一下,不过三四级;室内植物无风而动,那就4级以上;如果书架上的书掉下来,那可能就严重了。就这样,每一个成都人都变成了人肉测量仪。周边一个小地震发生,大家甚至会看谁猜得更准。

当地震变成具体的感觉,它就不再那么可怕。2002年我到北京读书,住在大运村宿舍,那是我第一次住电梯公寓,我当时就想,如果在大城市发生地震,是多么可怕啊。2008年的地震恰恰告诉我们,大城市是最安全的,即使是中国城市的建筑,也能扛得住较大级别的地震。相反,偏远的山村,在地震的时候是最危险的。

这次九寨沟地震,西安的市民感受到了震感,据说很慌乱,但这没什么值得嘲笑的。别的城市的人,只掌握一些有关地震的干巴巴知识,只有经常感受到地震,才会变成体验、判断和行动。

“后地震世界观”

像5·12这样的大灾难,确实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那些遇难的同胞,让我们感到伤痛。而对活着的人来说,经历了地震,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世界观。

5·12地震后,有些夫妻决定离婚了,因为地震这样的危机时刻,会暴露人的深层次的东西,有的人发现伴侣原来如此不堪。当然,共同经历地震,也让一些爱情发生,让一些感情变得坚固。

一个流行的句子是这样的:“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所以,我们要及时行乐。几乎每一次灾难后,都会有不少人这样感叹。汶川地震后,这确实是不少成都人的生活观念。5·12当天晚上,我和几个同事在河边聊天,很多店铺关门了,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买到啤酒。

地震之后:它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后地震时代》

版本: 中译出版社 2016年5月

但是,真的有一种“后地震世界观”吗?成都本来就是一个充满烟火气的、休闲的城市,不管是从酒吧出道的张靓颖,还是从另一个酒吧出道的赵雷,似乎都表明,成都人拥有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的生活。有一位朋友从上海过来,沿着成都的府河跑步,他发现河边是一家又一家的茶馆和小餐馆,晚上10点,仍然人声鼎沸。

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这种乐观。自从李冰修了都江堰,成都平原就有了灌溉的保障。在农业社会,这里的人们讨生活就相对容易些,同样是种树,在成都和兰州,所花费的精力有本质的不同。

所以,成都人不管夸什么,都可以用一个词“好安逸哦”,这就是成都人对生活的追求。

地震带来悲伤,地震也让人勇敢而淡定,当这种“震后价值观”被注入到成都的文化传统中,就会更加明显。所以,网上才有那么多四川人和成都人淡定的段子。对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成功和出人头地不是最重要的,而开心才最重要。地震让人感知到生命的无常以及人的渺小,但同时也让“开心”变得更重要了。

要知道,除了“好安逸”,成都人还有一句口头禅:“莫来头”(没关系,无所谓),一切都“莫来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地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