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报道 >文化

从“借船”到“造船”中国出版书写新一轮“出海记”

发布时间:2017-08-17 17:07  来源:中新网   编辑:张璠  阅读量:17098   

中新社上海8月17日电 (缪璐)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出版“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以“故事中国”和“中国故事”方式,培养外国受众对中国发展进程的“参与感”,成为中国出版新一轮“出海记”的重要标识。

“中国出版‘走出去’即将迈入‘2.0时代’”,与会专家纷纷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高端论坛上表示,这也成为本届以“讲好中国故事与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为主题的论坛所形成的最突出共识。

近年来,中国出版的“出海”之路似乎走得顺风顺水。数据显示,中国书籍近年来在国际上颇受好评,年出口量保持在2000万册以上,版权输出规模最高接近9500种。

NCBA出版集团出口部总经理莫罕·卡尔斯在论坛上不禁夸赞说:“我们出版的中国的书,在印度市场很受欢迎,特别是儿童的书。”

除与国外出版商合作,中国国内出版社“走出去”的成绩单也颇为亮眼。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东京审判:中国的记忆与观点》入选“剑桥中国文库”,《大飞机出版工程》《转化医学出版工程》等输出对象涵盖世界上主要学术出版商。

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以317万美元收购加拿大戴克出版公司的全部医学图书资产;2009年,中国国际出版集团收购法国百周年出版社;2014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收购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

这场从“借船”向“造船”“购船”演变的“出海记”,不仅让中国国内的出版社满园芬芳,也让中国出版更加注重建设自己的国际出版平台、渠道和品牌。除此之外,中国出版“走出去”的“2.0时代”还有哪些特征?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谈毅认为,数字出版成为“2.0时代”的显著标识和高效路径。此外,从内容看,中国出版的“走出去”从以介绍传统文化为主,到以展现当代中国发展成就、传播当代中国价值理念为主转变;从地域看,从以东南亚、欧美地区为主,拓展到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在内的全球范围。

数字出版作为出版界新一轮风向,各大出版商纷纷希望在此抢占先机。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表示,很多大的国际化出版集团,差不多15年或20年前就已开始向数字化转变。

对于中国学术出版而言,却依旧任重而道远。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周慧琳认为,中国学术出版在数字化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不仅要加速推进增量和存量的著作转换,而且要对接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深入需求,研发专业化的数据库和学术平台,推动学术著作多渠道融合化传播,不断提升影响力和经济附加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世界对中国的关注相当大的部分来自中国的学术产品,要培养外国受众对中国发展进程的“参与感”,“中国故事”还需要国际表达方式。

复旦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王德耀坦言,了解各个国家不同的话语体系以及语言表达方式,是我们最近在出版过程中感到很头痛的问题。因此,他建议,世界各个出版社不可闭门造车,在版权贸易合作的同时,还要进行融合出版,培养全球视野下的国际出版能力。(完)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