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报道 >文化

二、下峪街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17-12-25 14:37  来源:互联网新闻   编辑:安靖  阅读量:17425   

自柳林镇被水冲毁,下峪人的祖先们便选址西移,依山傍水,顺洛卢古道而建新街,下峪街北依五龙山,南朝象君山,地处峡谷之间,四面群岭互拱。东翻五岭可达宜洛,西渡洛水能抵卢、灵。西距莘城(今卢氏城)八十,东行百里永宁,虽然规模不大,可是在当时也算是极其壮观。

说起下峪街,就得先说说雄踞于下峪街东西两端的牌坊和文昌阁。文昌阁位于下峪街的西头,是街道的西大门,由于赶集的人必须通过文昌阁下的拱形门洞才能进入下峪街,人们就习惯称文昌阁为过街楼。久而久之,过街楼耳熟能详,妇孺皆知,文昌阁却淡出记忆,鲜为人知。文昌阁是一种传统祭祀建筑,为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之神,保一方文风昌盛而建。取名“文昌”,有昌明儒学之意。共2层,阁身方形,边长4.2米,高约10米,基座由花岗岩条石砌筑,阁身青砖垒砌。下层为圆拱形过厅,上层供奉有文昌帝君。硬山阁顶,四角上翘,上覆大青瓦。有五脊六兽,周围浮雕花、草、图画,工艺技术较高。拱形过厅的门垴镶嵌“古赀谷”三字,清晰可见,是下峪街唯一的保存相对完好的古建筑。

下峪老街西头的文昌阁,又名过街楼

牌坊是下峪老街的东大门,雄居于洛卢古道之上。牌坊因其造工精致,气势宏伟,堪称洛宁建筑一绝。现在的粮管所西面围墙外侧一直往北与老街东巷的交叉处,便是它的原址。

牌坊属砖石结构,高数丈,长三丈许,底层厚丈余,平台之上宽约五六尺。中间稍高,两边对称而低,上盖绿色琉璃瓦,装饰考究,房脊两端是龙头,正中钢叉呈“ ”形。中间是亭式建筑,四角挑簷上翘,并各挂一大铃,风吹叮当作响。

上层簷下,悬有“圣旨”竖额,边镶二龙戏珠图案。背面有“纶音”二字,边镶双凤展翅图案。

“圣旨”下方横一长匾,上书:“旌表敕赠修聀郎王润邦妻××××××母陈氏孺人节孝访”(其中一块现存赵元生处,另一块是半截,现存尚学本处),时为:道光二十九年。

正面右侧石碑上刻“淑德永被”,字迹凹面,颜体,行书。其字风流俊逸,鹤风仙骨。本街学者李梧荫尝赞此字:点、撇、勾、捺,笔笔用力;竖、横、弯、挑,处处自然,真是妙笔生花。

正面左侧,刻有“有丈夫气”四字,柳体,正楷,字亦挺拔有力,出自大家手笔。 背面“纶音”下面,镶有砖刻八仙图,精雕细刻,栩栩如生。左侧石碑刻凸面字“巾帼完人”,右侧亦刻四字:“节孝楷模”,字体也都出手不凡。

牌坊四角立有四个石狮子,形成两对,每对形态一模一样,不差分毫。更为出奇的是每个狮子口中都含有一圆珠,可来回滚动,但却取不出来,孩子们好奇,经常骑在石狮上用小手掏动圆球。由于此牌坊华丽奇特,所以就成了下峪街的一大景观。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时,此牌坊被拆除。

下峪老街宽不过两丈,长不足一里,两旁却有店铺二三十家,中间青石铺路,五天一集,人流熙攘,居洛宁卢氏之间,终年客商不断,四季驮运不停,骡马大店应运而生。所以,古老的运输业给下峪带来了勃勃生机。运输业的发展,也给下峪市场带来了繁荣景象。如:鸿兴昌的烧酒店,公义长的山货行(原敬老院内),广茂恒的药材庄,王奉天的大刀面。赵镇东的洋油最便宜,点亮下峪半拉天,还有那灵宝的大枣、山川的麻,范里街的水旱烟。四邻八乡小买卖,每逢三八把集赶。下村叶保的凉粉汤,围子廇(当地方言,廇读liu,里头,里面的意思)邓老婆的锅盔馍在当时也很有名。

过街楼外,一片广场是粮食市场,由几家分散经营。各家放三二十个笸箩,设一账桌,一两个人掌斗(木制,方形,中间有梁,每次可盛二十八九市斤),报账声高而悠扬,成交后双方出佣金。粮食品种主要有黑豆、小豆、玉谷、小麦,大部分是由粮贩运往长水出售,也有少量供应本地缺粮者。牲口市设在街西头,牛、驴、骡、马啥都有,看上眼,由经纪砍价,经纪人先与卖方谈价,谈价方式很特别,当地称为“摸价”,经纪人对卖家说:“你想卖多钱儿,来,摸摸嘛”,说着俩人的手伸到衣襟底下摸价,然后,经纪人用同样的方式与买方谈价,几番讨价还价后打票成交。

十字街南侧设柴火市,每集可上几十担,都是从南山起早担来的,卖后大都到街上买点油盐之类。

下峪古镇一角

建国以后,下峪街上的店铺、商贩也都被集体经济取而代之,供销合作社应运而生,除公义长的山货行变成了阶级斗争展览馆外,街道上的其它门市都并入供销社,理发店、照相馆、大众食堂、百货门市部、生产门市部、收购站也都有供销社统一管理。邮电所、信用社则受县社、县局管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下峪人口的增加和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下峪老街再也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开始向更为宽广的地段发展。在东平的马路两旁,陆续盖起了许多新的门市部。邮电局、粮管所、供销社、收购站、食品公司相继东迁,从漫水桥一直到小石桥逐渐形成了一条新街。

下峪街东迁时,仅有粮管所的粮油门市,供销合作社的生产门市,百货门市、收购站,以及邮电所、食品经营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很快就挤垮了属于集体经济的供销社和粮管所。新街已捉襟见肘,拥挤不堪,扩街势在必行。

1991年,时任乡党委书记的卫优民,以非凡的魄力主持了下峪的第一次扩街。西至漫水桥,东到石桥沟,拆除房屋400余间,拓宽了街道,门面房根基统一浇筑,4000元一间公开出售,奠定了下峪新街的基本框架。

2001年,小城镇建设再掀高潮。在党委书记马德显的主持下,下峪进行第二次扩街,开拓了南北两街,北街直达围子坡根,南街扩到七孔桥头。从拆到建,全民动员,各村干部,分包到户,责任到人,挑灯夜战,限期完工。下峪街由过去的“一”字型变成了“丁”字型。小城镇初具规模。

同年8月,洛阳市委书记亲临下峪,视察小城镇建设工作,并对下峪乡的小城镇建设表示满意,给予充分肯定。洛阳市委书记从而成为有史以来到过下峪的最高官员。

2002年,下峪进行了第三次扩街,向东扩宽了柳林东路,拉长了东线街道,向西新开街道两条,一是拆除乡计生楼、乡政府18间办公用房、下峪乡小办公楼,使柳林路向西直通下峪西边的便生桥;二是拆除下峪农行营业所及210余间民房,开辟了步行街(东接柳林北路),“十”字型街道基本定型。沿街楼房相继竣工,下峪街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人面前。

下期:《匪患,下峪永远的伤痛》,敬请期待。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