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报道 >文化

一、探下峪隶属,究柳林缘由

发布时间:2017-12-30 19:05  来源:互联网新闻   编辑:笑笑  阅读量:14326   

古人云:盛世修志,旺族修谱。一个家族尚能修编家谱,记录家族发展历史,探寻种族渊源,然而,家乡下峪虽然历史悠久,却鲜有文字记载,实为憾事。为探究古下峪的历史渊源和地名沿革,工作之余,我查阅了《钦定四库全书》中的《河南通志》、民国六年的《永宁县志》和1980年出版的《洛宁县志》,对古下峪的历史渊源及隶属沿革有了大致的了解,现追述于后。

北魏延昌二年(513年),下峪归属南陕县,治所长水,属恒农郡。552年,下峪属西魏,归长渊县,县治仍在长水,属弘农郡。唐代,因避高祖李渊讳,改长渊县为长水县,隶虢州。元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永宁、长水合县,定名永宁,属河南府路,隶河南行省。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永宁县分4路、12里、55保,下峪、崇阳归属底张里。民国六年(1817年),路改区,区统里,里统村,下峪仍归底张里。1931年,永宁改称洛宁。1947年,洛宁解放,洛宁分洛南、洛北二县,下峪属洛南县兴华区。1949年3月,洛南、洛北二县合并,全县共9区107乡,下峪分为下峪、崇阳、砖峪、草沟、河东、西施6个小乡,隶属故县区(即六区)。1952年撤销故县区,下峪地区6个小乡归属崇阳区。1955年12月,撤区并乡,全县设17个中心乡,下辖61个小乡,崇阳、下峪、草沟三小乡属崇阳中心乡。1957年,划为二区16个直辖乡,崇阳、下峪、河东、草沟四小乡归属崇阳区。1958年4月,全县划分为一镇八乡,下峪乡东至董寺,西含故县、寻峪、皇城,是下峪乡历史上面积最大的时期。同年11月,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一镇八乡更名为9个人民公社。1962年,全县划分为19个人民公社,董寺、程岭划归兴华公社。19 73年划出8个大队归故县公社。1984年元月改社为乡,生产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生产队改称居民组。1987年6月,故县河东、西施、沙沟等村居民因故县水库蓄水而搬迁,2009年4月9日撤乡建镇。

下峪原名曰“赀谷”,据《洛宁县志》记载:“宋元嘉七年(430年),雍州刺史王诞后军外兵参军庞季明入长安招和夷、夏,自赀谷(今下峪)入卢氏,过高门木城西去。”过街楼上嵌有“古赀谷”三字,至今仍清晰可见。

下峪街过街楼镶嵌“古赀谷”三字,清晰可见

至于“古赀谷”何时改为“柳林镇”,缘起于哪朝哪代已无籍可考。下峪老街西有一过街楼,现仍完好,过街楼与戏楼之间有一石碑,为建过街楼与戏楼竣工而立,(该碑于一九五七年大搞水利建设时被拆除)。据下峪老年人回忆说,石碑原文原话已不能详记,只记其概略:因山洪暴发,村镇被毁大半,不可修复,为安全计,移建于柳林之西。

另据下峪董氏祖茔墓碑记载:“先祖林仪公初居山西洪桐,后迁居于此,葬于柳林之北”(下地村后面)。由此可见,柳林镇原址可能就在马坟沟出口与石桥沟以东的开阔地带,且在大石桥之下。其理由是,既是山洪暴发,必然是南北两河汇集,水势猛涨,势不可挡,所以才湮没村镇。

柳林镇迁址时,后上庄王家正处于蒸蒸日上的鼎盛时期,建南庙、立牌坊、修过街楼等,都是王家出巨资援建,因后上庄在南涧河的上游,柳林镇在其下面的峪里,故王家人常称新柳林镇为下峪,久而久之,约定俗成,众人也随王家如此称呼,改名为下峪(峪,音yu,本地人则习惯将峪字儿化,读yur,轻声)。

据戏楼墙上有碑记载:“邑仁侯洪太爷恩准下峪甲碑,时道光二十年二月。”由此可见,从此改称下峪甲。下峪火神庙上殿石碑上也有记载:“邑治之西百里许曰下峪镇,径通三关之险,路连九岭之遐,二川交融,八岭互拱,商贾云集,民稼桑农……”可见,下峪古镇是个洛卢交通的必经之地,商客不断的豫西重镇。

下期:《下峪街的前世今生》,敬请期待。

张清华,网名晓青,洛宁县下峪镇人。从教30余年,爱好写作,作品曾发表于《教育时报》、《中学生学习报》等报刊。著有《百年下峪》一书。近年诗文散见于《洛宁文友》、《洛宁城事》、《永怀河洛间》、《搜狐网》及《今日头条》等媒体。其中《下峪轶事》在《永怀河洛间》连载十八期。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