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报道 >文化

明清瓷器“花捧字”纹样的起源与演变

发布时间:2017-12-31 18:35  来源:互联网新闻   编辑:苏婉蓉  阅读量:6016   

深圳2017大型拍卖会火热征集中

明清瓷器中的“花捧字”,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纹样类别。它们的基本造型是:下面一朵盛开之花,捧举着上面一个字。从花的种类来看,有莲花、灵芝、牡丹等;从字的种类来看,有“福”、“寿”、“喜”等汉字,也有佛教梵文字。这一类纹样称它为“花捧字”还是比较形象的。

清乾隆 青花红彩吉祥如意纹盘

一、“花捧字”纹饰的起源

如果我们追溯“花捧字”的源头,可以发现这种纹样首先在瓷器上大量出现是在明代的前期。这时期的“花捧字”,花基本上是莲花,字则基本是梵文文字。从这些特征我们可知,它是从使用梵文的藏传密教中产生并传播到汉地来的一种纹样。明代前期诸帝(洪武到正德)对藏传密教的青睐,是“花捧字”流行的主要原因。

梵文“花捧字”寓含着怎样的意义呢?这与密教特别看重的观想修行方法有关。在密教众多观想方法中,最基本的一种称作“月轮观”。所谓“月轮观”,就是要求信徒在修行时,想像有一轮圆月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并且越来越大,直至充满宇宙。因为月亮有光明、清静、清凉等特性,而这正是修行者应该具有的三种心境。修行者通过“观月”,可使自己排除杂念,身心处于一种清静的状态。

清道光 绿地粉彩缠枝花卉纹喜字罐

在完成“月轮观”之后,进一步的观想方法是想像月轮中有一朵莲花升起。这莲花代表修行者内心(自性)的清静、光明、清凉,它的出现也称作发“菩提心”。这象征“菩提心”的莲花是什么样子的呢?密教典籍《金刚顶经》有偈云:“清静如满月,当观八叶莲。”可见,密教此时所观“莲花”为“八叶莲”,所以这种观法也称作“八叶莲花观”。

修行者发菩提心“观八叶莲”之后,再进一步的修行法是观想莲花中升起一个梵文字。这个梵文字在现代密教中读作“阿”字,所以这种观想方法叫“阿字观”。“阿字观”是与“月轮观”、“八叶莲花观”衔接递进的第三种重要的观法。

清道光 绿地粉彩缠枝花卉纹喜字罐

要理解“阿字观”修法,首先要了解梵文“阿”字的意思。梵文“阿”字原本是梵文字母表中的第一个字,是一个音节。在密教理论看来,这个字意义非凡,它的发音是一切创世纪的原音!同时,它又是密教主尊毗卢遮那佛的种子字。因此,密教信徒最看重这个“阿”字。“阿字观”法是这样的:观想、念诵这个从清净的莲花中升起来的“阿”字,将它幻化成毗卢遮那佛,然后自己又融入到佛的影像中,与佛成不二之体,由此达到修行的目的。

清道光 青花山高水长纹碗

二、“莲捧梵字”纹饰

明代早期的“花捧字”,基本样式就是一朵盛开的莲花,捧起一个毗卢遮那佛的梵文种子字,即“莲捧梵字”纹。在永乐大钟上和永、宣、成化官窑瓷器上,我们都可以看见这种图式的经典造型。毫无疑问,这些“莲捧梵字”正是密教“阿字观”修法的形象再现,与日本传承下来的唐代密教“阿字观”图样基本一致。只是明代用的梵文是兰札体,唐代密教和现代密教用的是悉坛体,文字写法有所不同而已。

清道光绿地洋彩西番莲花捧盒

明代早期民窑瓷器上“莲捧梵字”有很多,莲花以单枝为主,莲花捧着的兰札体“阿”字,写法明显有所不同。明代民间密教“阿字观”修法并不严谨,阿弥陀佛是汉地佛教净土宗的主尊,“莲捧梵字”出现阿弥陀佛的种子字,应是密教汉化现象。

清道光绿地洋彩西番莲花捧盒

另一种原因可能与明代民间瓷画工匠对“莲捧梵字”这种纹饰的宗教意义与梵文写法陌生有关。因为明代佛教总体而言,是显教占据主导地位,密教修行方法在民间影响不大。加上当时出版印刷技术落后,后来就是高僧大德辨认梵文字也难免要出差错。因而不同的工匠在上百年间画梵文,难免以讹传讹,出现多个版本。

清道光 黄地粉彩佛日常明纹碗

明朝到嘉靖皇帝的时候,崇佛风气骤变。从皇帝到社会大众,抛弃佛教转而信奉道教,密教在这个时期遭到了沉重打击。瓷器上的“莲捧梵字”图案,嘉靖时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明万历到清代中期,随着佛教的复兴,“花捧梵字”仍然在瓷器纹样中常见,只是写法上更加五花八门而已。

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团寿字碗

三、“花捧字”的演变

“花捧字”这种艺术形式,从明中期开始演化,形成更受民众喜闻乐见的新颖装饰纹样。这种创新最初运用于花捧八宝或杂宝,并一直延用到清中期。嘉靖之后到清代中期,瓷器工匠对“花捧字”纹样的改造应用更加大胆。具体方法:一是将上面的梵文字改为汉字“寿”、“福”、“喜”、“吉”等,体现汉族文化看重的美好寓意;二是将下面捧托之花,在莲花之外又增添灵芝、牡丹等植物。灵芝寓长寿,牡丹寓富贵,从而使“花捧字”的寓意更加吉祥;三是将“花捧字”形式演变成花绕字,并进一步将绕字的花卉变为蝙蝠,进化出“四蝠捧寿”、“五蝠捧寿”等图案。

清雍正 黄地青花双龙戏珠纹碗

晚明到清中期瓷器纹样中各种各样“花捧字”的大量涌现,形成了一个“花捧字”百花齐放的高潮。这些纹样之所以吃香,显然是因为它们迎合了汉族民间对瓷器纹饰体现喜庆吉祥的要求。这种变化与早期“莲捧梵字”的原意已经相去甚远,但纹样艺术就是在这样的变革中延续生命的。

如有这类藏品可以与我交流 Tel:壹捌伍陆陆柒伍肆贰捌叁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