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报道 >文化

“破烂王”杨函憬给旧物一个温暖的家

发布时间:2018-01-17 11:34  来源:互联网新闻   编辑:笑笑  阅读量:14276   

文/依江宁

爱淘旧物的人不少,做到杨函憬这样的,不多,朋友都叫他“旧物君”。

旧物仓,捡出来的博物馆

从光合作用书店品牌部离职时,杨函憬还是一个典型的文艺青年。与厦门城中的许多年轻人一样,他喜欢充满创造力的工作、不给别人打工的自由、具有美感的实物和生活方式。将他这些喜好统一在一起的,是一间开在老别墅里的咖啡馆。两层楼、400余平方米、带一个小花园的别墅是近半个世纪前老华侨的旧居。装修咖啡馆的过程中,为了配合别墅原有的怀旧风格,他在城市的角落四处淘宝,找寻那些审美上匹配的百年来的老物件,未曾想收集旧物的喜好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杨函憬收集的“旧物”,一般是指100年之内、达不到收藏水准的日常用品,虽然日常,但体现了一定的审美旨趣,图案、纹样具有时代特点,外表上有经年使用产生的时间的痕迹,人们看到它时,会想起过去的故事。与许多文艺青年一样,杨函憬的咖啡馆事业并未能长久经营下去,但旧物越收越多,直到他必须腾一个巨大的地方来放这些宝贝。

2012年7月31日,他找到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仓库,足足用了30辆卡车才把所有旧物集结完毕,仓库一下子被塞得满满当当。

知道旧物君的人越来越多,杨函憬开始慢慢把旧物仓变成了一个开放的博物馆,有人来追忆童年,有人来淘宝寻物,有人来纯粹看看这个喜欢捡破烂的旧物君到底是何方神圣。

杨函憬每天在旧物仓里看来来往往的人,他们与旧物重逢的喜悦,触摸到时光痕迹的激动,常常让杨函憬触动。在旧物仓里,听到最多的话是,“这个我小时候玩过”,“这个我外婆家也有”,几乎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一份自己独特的记忆。杨函憬明白了一件事情,让旧物流通,重新进入现代生活方式的空间,那么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会有一个小小的旧物仓,这是多么美妙的理想国。

城市记忆组,展示生活美学的复合空间

“good one旧物仓”是杨函憬开设的实体店,也是一个展示生活美学的复合型空间,访客在第一年以厦门本地的店主、设计师为主,第二年即扩展至全国,现每年有80万至100万元左右的销售额。旧物仓的淘宝店也同期开设,利用线上的特点,可以选择主推产品,设计营销概念,进行大量的衍生品生产。

杨函憬主推的产品,是上世纪普遍使用的旧花砖。这些地砖、墙砖在民国老别墅中已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曾在普通人家的房子里流行过。旧而坚实的水泥花砖,接近中国传统的审美,颜色多是黄、绿、白相间的,每块20厘米见方,四块拼出一朵花。杨函憬开咖啡馆时就对别墅中的花砖感兴趣,他了解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华侨将它们从南洋运回。大户人家都使用进口花砖,后来本地有了花砖厂,将这种风格带入了平常百姓家。然而,曾经铺满了这个城市地表的花砖由于过重,不符合当时的商业趋势,逐渐被瓷砖取代。

在杨函憬看来,厦门花砖因为源自于南洋,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了最好的工艺传承。一片老花砖的制作,要经历制模、注浆、注色、晾晒、打蜡等许多工序,在颜色和花纹上更是有自己的独特性:“够鲜亮,有如海岛带给人的意境,超越了大家对于水泥的想象。”2014年,厦门开建地铁,花砖们在老城区的挖土机轮下等待着被注定的命运。有一次,杨函憬路过一片已经拆掉的旧房废墟,看到花砖碎片堆成一堆,竟然因为实在是太喜欢这些图案,找工人把碎片全都运回了家。自此开始收集花砖,现在已经有3万至5万片。

抢救和采集不过是杯水车薪,再现于生活才是温暖的回归。把“good one旧物仓”做成持续的城市记忆仓,而非单纯囤货的仓库,是杨函憬赋予旧物仓的期待。就拿花砖来说,杨函憬和团队把老花砖做成精致的胸针、离开地面嵌进了桌子、装上吸铁登陆了冰箱,印上棉布做成了环保袋……这些以老花砖为元素的小物件受到了广泛的热爱,它们唤起了更多人心底对老厦门以及复古生活美学的追忆。以老花砖纹样制作的冰箱贴,是他淘宝店排名第一的热销品。

整个旧物仓成为国内爱旧物的人们的一个淘宝之处,所以旧物们就会从厦门出发,奔向各地包括世界。杨函憬介绍说:“2016年有一批旧物会去伦敦,在空间上它们比较像是在旅行,从原来被遗弃到现在被珍惜和买走,我想它们应该也是开心的吧!”

除了让它们的生命存续得更久,杨函憬还有把旧物做得更艺术的idea,在团队内设立了一个城市记忆工作组:“把物件们分类整理、拍摄,并去探求往日生活美学的原意,这样,便可以用物品复原这个城市那些消失的老城区的生活故事,最后集结出版、展示。”这个展已经连续做好几年了,比较接近旧艺术项目。自此之后,他开始在生活美学领域有了更多实践。最近,他正在筹建一个生活美学馆,里面不仅有一座花砖的体验式的再现工厂,有旧物仓、杂货学,还能向公众开放,传授一些过去消失的老工艺老手艺。他希望通过旧物的流转与再造,来唤起人们对生活美学的重视。

从最开始的一个人收集旧物,到现在系列生活美学项目的完成,杨函憬很庆幸自己能坚持下来,真心热爱,因此乐此不疲。

中古厨房,给旧物一个有食堂的家

2016年6月,老花砖浩浩荡荡搬了一回家,因为旧仓库的主人收回不租了。要对老花砖负责的杨函憬被逼的没有办法,给这些老花砖挪了地,旧物仓的新址选在一个改造过的老卷烟厂里,近8米的挑高或许会让旧物仓看起来更像一个正经的博物馆。在这个厂房的楼顶还有一个空中花园,杨函憬打算把这里变成一个最有味道的厨房——中古厨房。因为其他的旧物都有人要,只有旧食器鲜有人问津。旧食器越积越多时,杨函憬就想像一个从前厨房的模样,是否能让它们重回人间烟火呢?

旧床板,老抽屉,老窗架,老碗器,一个带着理想味的厨房就这样诞生了!当中古厨房建成之后,杨函憬心底的厨房美梦也不由得被撞开。

这件事情对杨函憬的震惊非常大,原来很多老的食材也跟旧物一样,正在逐渐流失。他决定去探寻国内一个个小产区的原生风物。他与风物伙伴一起,找到了辣椒的传统品种与产区,藉此打开了一个辣的世界。在世界红茶的源头,杨函憬找到了再山古法制茶。通过不断地寻找各个地方的好食材和有特质的风物,在中古厨房完成评测、应用和体验的推荐,然后再把它传递给大家,杨函憬小小的团队也开始有专业的风物猎人、风物评测师、料理创作人等等。中古厨房也因此成为国内一个独立的第三方食材评测中心。

2016年7月,杨函憬开放了小场的中古家宴,却没想到很受大家的欢迎,网上的报名名额总会在1 分钟内被秒光。家宴上,根据当季时令订制特别的食单,有团队寻觅了很久的传统稻米,有武夷山间野生的红菇,有仍用古法熏制的腊肉,有归乡自酿的甜米酒,有高原上的小土豆,还有妈妈们秘传的私房食方……还有红茶以及饭后的手作甜品!

在即将开放的2.0版的中古厨房中,杨函憬将集开放厨房体验、中古家宴预约、风物集成小店以及美食课程、美食聚会、关于美食的主题书店等经营内容为一体,甚至共同相约一场风物旅,跟着食材去旅行。从时光里自然生长起来的事物,必须也经得起时光的考验。杨函憬说:“一切不设限,我们可以一起来,从现在开始想象并营造。”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