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报道 >文化

过年每家每户贴的年华你真的懂它吗?

发布时间:2018-01-28 18:54  来源:互联网新闻   编辑:谷小金  阅读量:15330   

年画:不仅仅是年的画

————从朱仙镇木版年画说开去

年画之于新年的不仅是年味儿,更是沉甸甸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河南开封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河北武强、四川绵竹等,作为知名的年画地方流派与集销产地,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传承好这些饱含“民族文化DNA”的民间美术形式,值得探讨。

悠长的历史

年画孕育于唐,成于宋,历经元、明、清诸代,不断发展充实。

民间对年画中门神、灶神的崇拜信仰,可以追溯至殷商。最迟在汉代,门神、灶神已形成艺术雏形。至隋唐,门神题材糅进了儒道释的文化色彩,且显露出世俗化的端倪。唐末、五代,具有年画内涵的绘画虽然不乏佳作,但未能形成独立画种。直至北宋,城市的繁荣和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以及世俗文化生活的勃兴,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生存土壤。特别是雕版印刷技术的广泛运用,奠定了年画广泛传播的基础,木版年画得到发展,进而形成年俗。

马上鞭

北宋年间,年画作坊和经营“纸画儿”的“画市”涌现,不仅民间作坊遍布,京城也有官坊印刷,木版年画的发展成为必然。宋《东京梦华录》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版、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贴子。”由此可见,当时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及周边朱仙镇等地木版年画的印刷及销售盛况空前。事实上,为保障大都市的年画需求,朱仙镇几乎是家家户户做木、制版、制色、造纸、印刷、售卖,分工明确,开馆舍店铺、搞长途贩运生意兴隆。

大吉大利

北宋灭亡之后,自开封勃兴的木版年画形成了两大发展区域,南方以南宋都城临安为中心,逐渐向苏、闽、粤等沿海地区发展;北方以金都平阳为中心,向陕、冀、鲁等地区扩散。

元代,元曲对于戏曲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反映男耕女织的“耕织图”等题材进一步发展。至明代,手工业的兴盛极大促进了年画作坊的繁荣。据记载,当时朱仙镇从事该行业的多达300余家,大商号招收工人过千,雕版几千套,木版年画远销各地。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驱魔逐鬼的门神、钟馗的信仰日渐淡化,盼望五谷丰收、百福临门、子孙昌盛的思想日益浓厚,寓意吉祥的年画题材得到发展。

六子送福

清代,木版年画不但开始吸收、借鉴西洋版画技法,还与戏曲、文学、音乐等相互渗透,形成了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南北两大木版年画市场。清代中期,朱仙镇的部分商号迁入开封发展。清末,以石印机器印制的月份牌兴起,对木版年画构成了冲击。木版年画重回门神、灶神等众神题材,日趋萧条。

年画的雕版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发布《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大量歌颂新社会、新生活、新思想的题材画样涌现。河南开封市组织民间艺人成立了木版年画制作社。改革开放后,朱仙镇政府还成立了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等机构,先后挖掘、整理出200余块年画老版,重新印制老版年画300多套,并编印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精选》等,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招财进宝

刘海戏蟾

福如东海

满载而归

和合二仙

听了村哥的讲解,

今年看到各家的年画,

是不是能够跟人侃侃道来了呢。

今年过年你会贴年画吗?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