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报道 >文化

菜系34-3体系,能解决中国几十年来的“菜系之争”问题么?

发布时间:2018-01-30 14:37  来源:营口热线   编辑:安远  阅读量:15318   

2018 新年伊始,东方美食《餐饮经理人》《烹饪艺术家》第一期杂志的卷首语,刊登了刘广伟先生对于中国菜系的新思考。在他看来,中国菜肴博大精深,传统 的“八大菜系”不能全面地体现中餐全貌。而34-3 菜系划分,按照现行34个省级行政区域划分,覆盖全面,边界清晰。34-3菜系划分明确了菜系、流派、门派三级体系,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这样的划分,可以把三万个中餐代表产品一个不落的联系起来,能够彰显当代中餐的全貌。我们独家专访了东方美食研究院院长刘广伟先生,一起聆听他 34-3 菜系划分背后的故事。

分享前,先完整看下刘院长在《餐饮经理人》、《烹饪艺术家》第 一 期 杂志上刊登的内容:

文/刘广伟/

《餐饮经理人》/201801

关于中国的菜系,说法很多,也很复杂。1978年我在商校学习烹饪,老师要求我们背“京鲁川粤,苏闽湘皖”,这是八大菜系。后来创办烹饪学会,接触了更多的烹饪理论,当时流行“三大流域孕育四大菜系”的说法。几十年来,菜系之争一直没有停止过,不同观点不同划分,此起彼伏争执不休。其实,菜系的本质是菜肴风味的地域划分。无论是四大菜系、八大菜系,还是十大、十六大的菜系,都是从地域的角度,对中国菜肴的一种划分。菜系之争的根源是原有菜系划分空白太多、边缘模糊,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困扰了我许多年,重新划分中国菜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1999年,我曾撰文提出过“陆味与海味”的两大菜系之说,但不能解决当今问题。我意识到,解决这个难题,要有新的思路,要用新的方法,要着眼于中餐的三万个基本菜式,不能就菜系论菜系。为此,我提出了《中国菜系34-3体系》的分类方法。什么是中国菜系34-3体系?前边的34,指的是中国有34个菜系;后边那个3,是说这个体系是由菜系、流派、门派三个层级构成的。具体划分原则如下:

第一层级是“菜系”。菜系按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划分,即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分为34个菜系,其中又可分为“地方菜系”和“都市菜系”。地方菜系有28个(省、自治区),均有自己的独特风格。都市菜系有6个(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是汇聚国内外的不同风味形成丰富多彩的状态。菜系的命名用现在省级行政区的缩写,如赣菜、黔菜、藏菜、陕菜、辽菜等。其实,菜系的划分与命名历来都离不开行政区域,例如鲁菜的鲁,就是借用两千多年前鲁国的鲁。

第二层级叫“流派”。流派按某一个菜系内的地貌等划分,如平原、沿海、湖泊、山区、丘陵、草原等。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物产,是构成流派特色的核心要素。流派的边缘不是非常清晰,存在着模糊地带,划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深入研究。例如,甘菜是分为陇南、兰州、陇西三个流派,还是分为陇东、甘南、临夏清真、河西、兰州五个流派;再如,“都市菜系”的地貌差异小,它下面没有流派,只有门派。流派命名以地貌和行政区的名称为主,如苏菜系的二级划分:金陵流派、淮扬流派、苏锡流派、徐海流派等。流派的划分也要遵循全覆盖的原则。全国大约有150个流派。

第三层级叫“门派”。门派按某一个“流派”内的师门划分。不是所有的师门都能够成为门派,首先要有10个以上代表所在流派的产品(其中百岁级的2个以上,30岁级的3个以上),并形成了独特的烹饪艺术风格。其次要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且师徒传承三代以上。不同的厨艺风格,是构成门派特色的核心要素,有些小师门同属于一个门派。门派的命名以开创者的姓氏为主,如张派、王派、李派、赵派等,这就如同京剧艺术的梅派、程派、荀派、尚派等。中国烹饪艺术的门派在400个以上。

中国菜系34-3体系,对中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它可以把数以万计的中餐产品一个不落的联系起来,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中餐产品体系,能够彰显当代中餐的全貌。它可以极大地调动菜系所在地政府、从业者和民众的积极性与自豪感,从而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推动本地菜系发展。它可以结束半个多世纪的“菜系之争”,让新菜系的划分相对稳定若干世纪。中国菜系34-3体系,将成为推动中餐阔步发展的重要基石。

采访内容: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思考重新划分菜系的?以前的菜系划分有哪些不足?

我发现传统的菜系之争,主要是围绕边缘不清晰展开的。其实,有两个大问题被忽略了,一是空白太多,二是深度不够。关于空白,我国是一个地域广大、地貌多样、民族众多的国家,菜系的划分要与其相适应。“八大”也好、“四大”也罢,并没有把全国各地的风味表达出来,没有反映出中餐丰富的全貌。

关于深度,在每个菜系的领域之内,还有许多差异性被忽略了。我提出在菜系的下面确定流派和门派专门两个层级,目的就是要把小地域内的风味差异表达出来。

记者:相比传统的八大菜系,34个会不会太多了?有必要吗?

刘广伟:你 这个问题 提 得好!

34 个菜系,过去不敢想,也没有想过。当我提出 34 个菜系的构想时,也是最难说服我自己的。但是,传统八大菜系的空白太多了,从历史的角度看,陕西、河南、山西都是文化的发源地,没有菜系,太不客观。

从民族的角度看,西藏、新疆、宁夏、广西等 都是中华民 族 大家 庭的一员,没有菜系,说不过去。另外,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也应该有菜系。

所以,从展示中餐文化全貌的角度来说,除了用 34 个菜系的划分,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多一不必,少一不可,34 个菜系刚刚好。其实,过去菜系的划分也是按照行政区域来的,我国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已有60 多年了,是相对稳定的。

传统的八大菜系,不是小菜系,不是所有的菜系,是某个历史时期人们的一种认识,34 个菜系与八大菜系不是替换关系,是包涵关系,未来也许会出现新四大、八大菜系。

记者:从您的切身体会来看,菜系之争的危害是什么?

刘广伟:首先是理论上的混乱。各说各的理,大家没有统一的认识,严重影响了中餐理论的发展。理论混乱,则导致实践上的混乱。各个地域之间争执不休,也让从业者感到非常困惑,我们到底是哪个菜系的?我们为什么没有菜系?26 个空白地域的从业者缺少归宿感、自豪感、自信感,影响这些地域的行业发展,影响中餐的发展与进步。菜系之争已经超过半个世纪,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再这样争论下去,理论和实践的混乱还会持续下去。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建立一个新的体系。

记者:对于一些偏门地区而言,34-3 菜系有哪些积极意义?

刘广伟:你说的偏门地区也可以理 解为我 说的“ 空白地区”,我的新划分,对于这些地方是非常利好的。对当地的厨艺风格、菜肴特色,解决了一个“没有名分”的尴尬。

34-3 划分实际上也是中餐全覆盖,让中餐划分没有空白,这也是该体系的重要价值所在。填补空白、边界清晰、层级分类更细,这是体系的三大特色。

其实偏门地区的问题并不是偏,而是没有名分,34-3 菜系体系,从此让这些地域的从业者直起腰杆更加自信、更加积极地去传承本地优秀的饮食文化。

记者:在菜系划分中,有哪些特殊情况?您又是如何处理的?

刘广伟:比如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由于地貌变化小,人口密度大,所以没有流派,只有门派。属于“都市菜系”,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我把它单独区分出来,让大家更好地理解。

还有一个问题,即菜系的简称问题,我的卷首语提到,用 34 个地区的行政缩写,现实中却不同,有些字听起来不悦耳,像鄂菜、黑菜。有些形成了习惯,当地人有当地人的称呼,名字只是符号而已,可尊重人们的习惯,不必要强求一致。

记者:在具体划分体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刘广伟:有啊!第一级划分是借助行政区域,所以边缘非常清晰。但第二级是流派划分主要根据地貌进行,江河湖海、平原山区、丘陵沙漠等没有清晰的边缘。如何划分得更加科学、准确,还需要一个时间。

还有一个是第三级划分,也就是“门派”的问题。因为门派不属于地域范畴,是在一个相同的地域内,在物产、文化都一样的前提下,从技法、厨艺上进行分类,所呈现的菜肴也有所差异。门派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哪些门派形成了独特的风味差异,哪些门派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有待深入研究。

记者:对于中餐走出国门,或全球看待中餐,34-3 的体系划分会起有怎样的影响?

刘广伟:这个影响很重大。想让外国人来理解我们的饮食文化,只提八大菜系,很不全面 。以行政区域为依托的 34 个菜系,更清晰更易理解,展示了中华厨艺的博大精深。同样,对于中餐走出去也有积极意义。有了详细的划分,不同的流派就有不同的说法,这意味着中国菜从此有了 34 个符号。海外的人要认识中国菜,就要理解知道 34 个符号。这需要一个过程,但这是他们味觉觉醒的过程,这也是中餐奥秘所在。34-3 理论体系的出现,一定会让更多的海外同行仰视中餐,因为它展示了中餐的全貌。如果借助色彩来表达,34 个味觉符号,就意味着 34 种色彩,中餐百花园将更加缤纷多彩。

end.

感谢刘院长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潜心研究且愿意“分享”的贡献,相信有更多的餐饮人或是热爱餐饮的人也一样,爱着这个行业,珍惜着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自己的见解,我们也需要您的声音!期待您的分享!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