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影视 >明星

他电影里的男主角,像一条情感充沛的狗

发布时间:2018-02-09 11:33  来源:互联网新闻   编辑:笑笑  阅读量:10883   

最近又有人在跟电影菌抱怨国内暑期档的贫乏。

的确,今年最令人期待的几部大片在月末才会压轴出场,既然如此,我们不如把焦点聚在非院线电影上。

还记得前阵子豆瓣口碑新片榜单上的第一名么?大师阿基·考里斯马基的《希望的另一面》。

极简,孤独,冷漠又温暖,应该是近期最好的新片了。

而今天电影菌要推荐的是他的另一部电影,也是我的最爱之一——

《薄暮之光》

Laitakaupungin valot

有人说,考里斯马基是当代还在拍片的导演中唯一一个大师。唯一不敢说,但“大师”的称号他毫无疑问担得起。

提起瑞典电影,第一个提起的总是伯格曼;而当说起芬兰电影,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无疑都是阿基·考里斯马基。

我们亲切地称他为“阿基”,或者“烤鸡”。

阿基·考里斯马基

考里斯马基从1980年代开始拍电影,四次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提名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是当代北欧最具有国际声誉的导演。

法国《电影手册》曾评价他是新世纪最有希望的导演,英格玛·伯格曼说他是“北欧最具大师潜质的导演”。

年轻时代的考里斯马基

在如今这个电影语言日趋纷繁复杂的年代,凌厉的剪辑、华丽的特效、轰炸式的感官刺激,让观众的神经变得越来越紧张。

但在阿基的电影里,你能放下一切防御,在他电影里那个独特、冰冷、孤独又不乏温暖的芬兰里走一遭。

《天堂孤影》

在当今这个扛起摄像机就能拍电影的年代,个人风格的树立变得越来越难,但阿基的电影几乎每一帧都打下了他的烙印。

在他的电影中,永远有烈酒和香烟。

《我聘请了职业杀手》

乐队演出必不可少,主角身边总带着一台录音机。

狗是标配,他的13部电影里有12部出现了狗。

《薄暮之光》

故事发生地总是在餐厅。

《浮云世事》

永远关注并热爱小人物,他们贫困、孤独、冷淡却不冷漠,总保有一丝善意和希望。

《天堂孤影》

像这样空阔房间里的小人物,就是打上了阿基标签的电影镜头。

《薄暮之光》作为阿基的代表作,熟悉的配方自然是一个都不可少。

小人物,身为珠宝店保安的男主角身份卑微,住所破败,没有情人,也没有朋友。

每天的生活也就是上晚班,守夜,关门,到酒馆里小酌一杯,然后回家如此枯燥的循环。

下班后喝杯小酒大概是他生活里最让他感到愉悦的活动。

被工友戏称为“娘娘腔”的他没有像他们一样在平价酒吧混迹。

他总是选择一个看起来更有格调的酒馆,但碍于身份的他每次也只能缩到厕所旁的一个小角落,抬头闷下一杯。

时不时被厕所里出来的人挤到门边,窘态毕现。

无法与同一阶层的人交流,又被上流阶层的人排除在外。

男主角考斯蒂南就像游荡在两个阶层之间却格格不入的一个孤魂,只能在夜晚的时候吞吐几抹寂寞的烟。

直到有一天,他的生活被一个突如其来的女人扰乱。

两人若无其事地聊天,但他知道自己爱上她。

一个笨拙的男人陷入爱情会是什么样的?

阿基在《薄暮之光》里缓慢而细致地描绘了一个清晰动人的过程。

恋爱中的男人会在桌子摆上玫瑰花。

他会开始擦亮自己的皮鞋,仔细地清理汽车车厢。

他会在看电影时全神贯注地注视她,仿佛她才是主角。

看摇滚演唱会,女孩在前面满脸愉悦,身心共舞。

而他站在后方,呆若木鸡地盯着女孩,笨拙又可爱。

他甚至会在她面前心焦地坦言,自己的未来会不一样的。

只是当坐在他面前的人是一个骗子时,恋爱中的人永远不会发现谎言。

如果观众希冀有一段完美的恋爱,那可能要失望了。

阿基电影里的小人物永远命途多舛,一转身可能就是突如其来的灾祸,无缘无故的暴打和入狱更是常事。

《浮云世事》里的夫妻下岗、受骗、贷款,在贫困和苦痛里相互搀扶着行走。

《浮云世事》

《没有过去的男人》里的男人更是一觉醒来突然就成了个满脸是血、记忆缺失、身无分文的流浪汉。

《没有过去的男人》

《薄暮之光》也不例外,光是微薄的,弥漫在眼前的仍是挥之不去的大雾。

一切只不过是个骗局。

身份是假的,言语是假的,眼神是假的,爱情也是假的。

女人接近他仅仅因为他是一个保安,一个拥有珠宝店钥匙和密码的保安。

接下来的一切仿佛都可以预见了——

下药,偷走钥匙和密码,然后通知同伙盗窃。

似乎是俗套的情节,却又被阿基拍的不一样了。

大众眼里的芬兰,是福利优越、风景如画、政府廉洁的天堂。

但阿基·考里斯马基对准的显然是芬兰的另一面——

贫困,有人开着小汽车出入高档餐厅,也有人蹲在厨房水洗盘子的工人戏谑“丢了工作大不了我们就吃墙纸”。

《浮云世事》

孤独,男人女人们肚子在夜晚看着一缕一缕飘升的烟圈。

《薄暮之光》

绝望,在自杀率极高的芬兰,刚和儿子在酒吧喝完酒的父亲转眼就可能走进洗手间吞枪自尽。

《升空号》

这些在阿基看来,是依附在每个北欧人身上的冰冷情绪。

在冰冷的环境中,电影人物的表演也是毫无情绪的。

你能看到的,是一张张冷冰冰的、去表演化的脸。

而电影中每一个动作的方式,每一种情绪的酝酿,都是缓慢的。

人物走动、抽烟、说话,都是慢吞吞的。

人物的凝视在电影中看起来也像是静止的。

连考斯蒂南拿起刀子复仇的一幕,也一点儿不急促。

一切都是慢的,像是生活里最真实的那种惨淡感,轻轻薄薄的。

考里斯马基描述芬兰人的性格是“忧郁的”——

“(我们)缺少阳光。医学已经证明,人类需要维他命D。但芬兰总是暗暗的,结果弄得大家心里也暗暗的。”

于是,考里斯马基的电影里也总是弥漫着这种恐惧和悲观。

被片名引导着的我们总希冀着在太阳落山前能散发出一点薄光。

但没有,阿基给了我们一点喘息和期待的机会,然后又悠悠地把光源掐断。

考斯蒂南过着在别人看来是“废物”的生活,却也有希望,只是这些希望最后都被摔成碎片。

努力考文凭想要贷款,银行却拒绝了他,因为银行只贷款给有钱人。

努力想要获得一份爱情,摆上鲜花和玫瑰,却被那个人坑骗得丢了工作也丢了自由。

在别人眼里,他只是一条情感充沛的狗。

出狱后想要踏踏实实地在餐馆工作,却再次遇上那个女人和骗子,被报复得最后的饭碗也丢了。

想要复仇,结果很快就被制服,被揍得鼻青脸肿。

这就是他残酷而真实的生活。

连考里斯马基自己都说,在这部片子里“毫无任何喜乐之光”,悲伤到底。

那么光在哪里?

我想,导演给出的答案是,希望。

即使地位低微,这个男人也会悄悄地吐露,自己想开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保安公司。

面对心爱的女人,他对她说,房子是暂时的,工作也是暂时的。

爱慕他的女人最欣慰的也是,“还好你没有失去希望。”

这个笨拙而蠢勇的男人,面对一只被绑在路上一周的狗也会袒露自己的善良,即使代价是满嘴的血。

而这样的善良,同样需要另一份善良来守护。

这样一个满怀着希望的男人,同样需要另一个饱含希冀的女人去拥有。

在英国《卫报》的一次采访中,考里斯马基坦言——

“我总是在我拍摄的过程中,慢慢开始喜欢我片中的人物。所以最后我总会送给他们一个美好的结局,或者至少给他们一点希望。”

所以在《薄暮之光》里,当所有的灯都暗下时,仍有一根小小的蜡烛立起来。

电影最后定格在两双紧握的手上,大概就是关于这份“薄暮之光”最好的解释。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电影,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