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影视 >访谈

瑞典皇家戏剧院《命运之影》首登国家大剧院

发布时间:2017-09-08 17:03  来源:中华网   编辑:许一诺  阅读量:7631   

瑞典皇家戏剧院《命运之影》首登国家大剧院
瑞典皇家戏剧院《命运之影》首登国家大剧院
瑞典皇家戏剧院《命运之影》首登国家大剧院
瑞典皇家戏剧院《命运之影》首登国家大剧院
瑞典皇家戏剧院《命运之影》首登国家大剧院

简约的舞台,昏黄的灯光,意味深长的黑白投影,四个人喋喋不休的对话,9月7日晚,瑞典国家戏剧院典藏作品《命运之影》在三个多小时内,借助一位伟大戏剧家斑驳复杂的灵魂,道尽了人生浩瀚又惨淡的真相。

在极尽扎实的剧本之外,《命运之影》也是一出极尽简约的戏剧,在大部分时间内,舞台上只有四个演员在对话活动,他们分别饰演奥尼尔本人、他的第三任妻子,日后相继自杀的两个儿子,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看起来洞悉一切却不言不语的管家,一个拥有着奇怪笑容的玩具猩猩不时出现。但命运的阴影还是如同幕布一般落下,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演出当中,这几个角色用抽丝剥茧般的细腻节奏,一点一点剥开生活薄如蝉翼的虚伪袍子,让下面丑陋的礁石与虱子无所遁形。与此同时,舞台背景上的投影运用也非常巧妙,除了截取出的奥尼尔生活片段之外,黑白影像中还出现了奥逊·维尔斯、丽塔·海华丝、阿瑟·米勒与玛丽莲·梦露等人的身影,每一帧影像的选取似乎都饱含深意,配合着充满浮世色彩的爵士乐,一种时代感扑面而来,而奥尼尔式的困顿也被放大到了时代中的某一个人身上。就在这一片惨雾愁云与鸡毛蒜皮中,奥尼尔最终写出了他不朽的半自传作品《长夜漫漫路迢迢》,戏里的他在喃喃自语,“我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抗争,所以这部剧我花了四十年才写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9月6日下午,瑞典皇家戏剧院艺术总监、同时也是《命运之影》一剧的导演艾瑞克·斯图博与该剧制作人班诺瓦·玛姆伯格共同出席了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的第五场“深度对话”活动。活动邀请中央戏剧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主任彭涛教授担任主持人,三位嘉宾共同就《命运之影》及拉斯·努列的创作风格展开深入探讨,并回答了现场观众的提问。在谈到作家拉斯·努列的创作时,艾瑞克·斯图博表示:“拉斯·努列的作品一部分是写实的,是关于瑞典普通人的真实生活;而另一部分则是通过他对生活的理解,构成的一种比喻性的描写。所以他的《命运之影》维持了《长夜漫漫路迢迢》的构架,但却也饱含他自己的生活写照。”彭涛教授也就《命运之影》的创作蓝本——《长夜漫漫路迢迢》提出个人解读:“尽管尤金·奥尼尔写的是美国生活、写的是他自己的家庭生活,但我读过剧本之后觉得他写的似乎就是我的生活。尽管有着文化差异,但人类对于家庭情感的共鸣却是十分相近的,而这也令我非常期待看到《命运之影》这出戏。”

瑞典皇家戏剧院《命运之影》首登国家大剧院
瑞典皇家戏剧院《命运之影》首登国家大剧院
瑞典皇家戏剧院《命运之影》首登国家大剧院
瑞典皇家戏剧院《命运之影》首登国家大剧院

随着这座拥有着两百多年灿烂历史的瑞典国家级剧院成功完成中国首演之后,2017年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的大幕也即将画上完满句点。

首创于2015年的“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是大剧院继歌剧、音乐、舞蹈等门类的系列演出品牌之后,重磅推出的首个戏剧品牌,在三年多的时间内,这个相对年轻的戏剧节日已经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名片”,每年定期将兼具中西、古典与现代并存的精品演出,作为礼物奉献给广大戏剧爱好者们。

2017年是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同时也是国家大剧院开幕运营第十年,大剧院特别以“东西对话·精彩汇剧”作为贯串第三届国际戏剧季的主题,邀请来自中国、日本、俄罗斯、德国、瑞典等来自7个国家,10个具备国际水准的优秀艺术团体,带来12台精彩大戏,并举行相关座谈以及艺术导赏活动,将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的戏剧艺术进行交流、碰撞与有机融合。

在过去三个多月的时间内,国家大剧院自制话剧《风雪夜归人》、日本戏剧大师铃木忠志导演作品《特洛伊女人》《酒神狄俄尼索斯》、柏林德意志剧院《贵妇还乡》、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李六乙导演契诃夫作品《万尼亚舅舅》等11部作品均已惊艳亮相,剧院也有幸邀请到铃木忠志、濮存昕、李六乙、冯远征、艾瑞克·斯图博、瓦雷里·谢德林、彭涛、李亦男等多位从事戏剧创作与学术研究的中外艺术家与理论家展开深度对话,探索东西方戏剧在呈现、表达、审美等方面的异同,也收获了各界对于国际戏剧季12台优秀剧目的评价,例如剧评人梅生对铃木忠志导演的至高评价:“《特洛伊女人》《酒神狄俄尼索斯》是东瀛古典艺术魅力的纯然释放,完美的揭示了横亘古今的人性孤独与脆弱,给出‘东方改造西方’的绝佳示范。”李亦男教授也表达了对德语戏剧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的期冀与欣慰:“《39级台阶》是纽伦堡国家剧院结合意大利即兴喜剧、响板喜剧、卡巴雷等欧洲传统喜剧表演形式所呈现的独特样式。在国家大剧院的剧场里,观众们笑声不断,甚至在演出最后为演员起立欢呼,这种没有语言、文化为障碍的纯粹流露,可以说是中德文化交流一次极为成功的案例!”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