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影视 >访谈

我用生活撰写电影时光导演青睐的那些编剧大佬们二

发布时间:2018-08-28 11:22  来源:营口热线   编辑:白鸽  阅读量:7173   

我用生活撰写电影时光导演青睐的那些编剧大佬们二

导语

编剧工作是电影从无到有的开始。

一部好电影,除了好导演和好演员以外,一定少不了好编剧,编剧可谓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工程师。

遣词造句、反复琢磨,编剧的艺术素养,决定了电影文本内涵可能企及的高度。

不论电影、电视还是戏剧,编剧可谓是创作当中最核心的部分。但是天赋、专业、兴趣,各个因素,都在在制约着编剧们,到底能在这条路上做多远。

上一期的编剧盘点《塑造电影的灵魂 | 导演青睐的电影编剧大佬们》发布后,很多小伙伴在问:怎么没有某某。其实总的来说还是篇幅限制的原因,并没有囊括太多人。

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创作上,上个世纪50年代出生的编剧们,往往比其他人更有先机,他们的独特的社会经验,往往能给自己的作品赋予生命,令人惊艳。

在50年代编剧们中,有几位代表人物,今天就让我们来说说这几位编剧的故事。

芦苇

我用生活撰写电影时光导演青睐的那些编剧大佬们二

编剧芦苇

和很多编剧一样,芦苇很少出来在公众媒体上说什么,能看到他的地方多是一些分享课堂,或者是他的电影。

芦苇在编剧圈的地位斐然,是中国最负盛名的电影编剧,没有之一。

虽然他的获奖次数虽不多,但是他的作品大多数是中国影史教科书必须分析的作品。比如:电影《霸王别姬》上映后横扫颁奖季电影节展25项大奖,获得7项综合荣誉,一举将导演陈凯歌推上了国际一线大导演的位置。《霸王别姬》成就了芦苇,也成就了陈凯歌。;电影《活着》让张艺谋进入戛纳电影节,并成功获得三项大奖;而当代影坛数一数二的艺术家葛优、巩俐、张国荣、姜文等人都演过他的作品。

我用生活撰写电影时光导演青睐的那些编剧大佬们二

《霸王别姬》剧照

出生于50年初期的芦苇,在所有编剧中,有一种独特的气质。

他的电影剧本改编和创作,在题材上更倾向与西部相关,就如《活着》《等待》等等作品给观众传达出的主题。而他热爱西部题材的原因,主要源于自身对西部生活的熟悉以及个人浓郁的西部情结。

芦苇的作品的创作主题,比较追求追求历史意识和史诗品格,在思想内涵上更关注人和人文内涵。例如,他的《狼图腾》关注的草原精神,《白鹿原》关注的黄土高原的人文风土。

而且创作中,芦苇喜欢和导演、演员进行作品的探讨,并在之后根据其他人的反馈逐渐完善剧本,这种形势下创作出的作品,不跟风,富有新意,又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

他还比较强作品调戏剧性,比如写两个人的感情戏,就要按照两个人的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等背景,来设定他们在情感上的一种交流。

很多人都认为他一定掌握着电影编剧的某些秘密,请他做分享,讲课希望得到他的指点,面对提问者他直言:“我的方法说了,别人也不一定明白。首先一个就是看两箱书就可以了。根据这两箱子书提供给你的时间、空间和人物以及舞台,你就可以写出来,没有问题的。”

何冀平

我用生活撰写电影时光导演青睐的那些编剧大佬们二

编剧何冀平

何冀平,1951年出生于广西,中国内地作家、编剧、制作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进入编剧行业至今,她参与完成来包括电影、电视剧、话剧在内的21部作品。

从中戏戏文系毕业的何冀平进入北京人艺成为职业编剧,她是当年剧本组里唯一的女性,也是年纪最小的一个。那段时间她给人艺写了两部戏,一部是《好运大厦》,另一部是《天下第一楼》都是话剧迷心中的经典作品。

八十年代末,何冀平离开人艺去到香港,这让她有了和电影接触的机会。

何冀平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和徐克合作的《新龙门客栈》,随后虽然她在电影上的产出不多,但难得的是,每一部都是堪称经典之作。

我用生活撰写电影时光导演青睐的那些编剧大佬们二

《新龙门客栈》剧照

陈可辛的《投名状》、许鞍华的《明月几时有》,还有上个月热映的《邪不压正》同样出自她手,而且她还被姜文导演亲切的称之为“何大姐”。

何冀平曾在采访中提到徐克和陈可辛,“他们都比较天马行空,尤其徐克,脑子转得太快,快得跟不上。陈可辛比徐克好点,但都是今天说完了明天就不算了。编剧适应他们比较困难,所以我不是特别愿意写电影。但跟他们合作,我可以吸收更多东西,也可以把握住电影的方式,这能影响到我的舞台。”

何冀平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编剧,她以一个女性独特视角,描写了距离观众们相距甚远年代的故事。她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故事性和戏剧冲突,在她娓娓道来的诉说中,观众往往会被带入剧情。

我用生活撰写电影时光导演青睐的那些编剧大佬们二

《投名状》剧照

而她对中华文化和传统艺术保有极大的情怀,作品中经常带有对人生的理解和哲思。这也让她的作品得到了业内人的广泛认可,获得过金像奖、金马奖最佳编剧奖多次提名。

面对多年来的编剧之路,何冀平总结道:“最初的时候,你不适应,你会觉得自己被忽视了,我付出这么大努力,他们凭什么不来问我。但这是真实,这是宿命,你必须接受这个现实,很正常。在这行当,处世的原则是非常大的原则,心胸一定要开阔。心胸开了之后,你自己的路千万条,你如果心胸狭窄,你就剩下走钢丝了,你会随时掉下去。”

邹静之

我用生活撰写电影时光导演青睐的那些编剧大佬们二

编剧邹静之

邹静之是“著名编剧”里面,又一位50年代出生的编剧。

他出生于江西南昌的知识分子家庭,有八年的上山下乡和插队经历,期间从事务农工作,他的作品饱含了强烈“地气”也许来自这里。

1997年,邹静之开始自己的编剧生涯,个人第一部作品《康熙微服私访记》诞生,随后创作的《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五月槐花香》等作品,让张国立、张铁林、王刚三人成了众所周知的荧屏“铁三角”。而他也凭借《五月槐花香》获得了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编剧奖。

邹静之不只是在电视剧剧本上颇有建树,在电影文本创作能力同样出色。他和多位电影导演大师合作过,《赤壁》、《千里走单骑》《大武生》《归来》《一代宗师》……等等作品都是非常经典的电影作品。并收获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个最佳编剧提名。

我用生活撰写电影时光导演青睐的那些编剧大佬们二

《一代宗师》剧照

他在自己电视剧、电影作品最热的时候去写话剧,至今在话剧舞台还能看见他的作品。他编剧的《我爱桃花》《花事如期》等作品至今依然在上演。

谈到创作邹静之表示:“电视剧是功能俱全的大楼盘,电影是雕梁画栋的小四合院,舞台剧就像一个梦幻的城堡。”

张国立曾在采访中这样评价邹静之的戏:“冷峻中有温情,幽默里有忧伤,广阔而又精细,粗犷而不失优雅。”

他身上较多地保留了中国民间艺人讲故事的才能,作品中习惯于把一件件司空见惯的生活小事,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地展演开来。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话剧都非常的接地气,又同时具有诗人情怀,精致凝练的台词,雅俗共赏。

他曾说“知道自己能写什么、想写什么,只能写什么。这种感觉对我来说特别快乐。”

刘恒

我用生活撰写电影时光导演青睐的那些编剧大佬们二

编剧刘恒

编剧刘恒,出生于50年代中期。

作为是地道的北京人,刘恒的作品中不失老北京的新鲜活泼和妙趣横生。他和谢飞、张艺谋、冯小刚等多位中国颇具影响力的导演合作过,其中多部作品在国内外电影节上获奖,并数次被评为优秀及最佳编剧。

而他的编剧之路,还要从15岁穿上军装走进军队开始说起。

在服役期间,他疯狂的迷恋上了鲁迅先生的作品,他曾说:“鲁迅的自我反省和对社会的丑陋面的批判,永远是有价值的。”

1977年,他拿起笔,开始自己的文学创作,发表了自己第一部短片小说《小石磨》,并随后撰写了《狗日的粮食》《苍河白日梦》《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多部经典文学作品。

我用生活撰写电影时光导演青睐的那些编剧大佬们二

《菊豆》剧照

从发表第一部作品算起,刘恒的文学之路已经有40年之久。他早期作品,还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后期开始深剖人性。在写实的风格中,刘恒不乏对人物灵魂本质的探索。《本命年》《菊豆》《秋菊打官司》《集结号》等作品都属此类。

去年《贫嘴张大年的幸福生活》又重播了,效果很好,很多人问他怎么做出这么棒的作品的,他说用的都是自己在生活里感受到的东西。只有感受过的,才是真实可靠的,才能和观众产生共鸣。

小结

?五零年代的编剧身上有着明显的时代特色,屈指算来,他们都已进入不惑或知天命的岁数。

物质的匮乏并没有磨灭掉朴素的生活中蕴藏的情趣,他们独特的经历,是深植于灵魂、骨髓的烙印。

在文学的领域里,他们就是独属于那个时代的英雄。他们在丰富了自己精神世界的同时,有创造出影响更多人精神世界的作品。

-END-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导演,生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