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影视 >访谈

视频“换脸术”走近大众技术应用的边界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9-02-27 16:33  来源:中新网   编辑:牧晓  阅读量:7987   

网络上曾经流传着“无图无真相”的俗话,然而PS技术却告诉人们有图未必有真相。人工智能“换脸术”更进一步,之前“保真度”很高的视频,甚至直播也不再可靠。“换脸术”并不存在难以跨越的技术沟壑,需要引起大众关注的是深藏其中的安全隐患、法律问题与伦理陷阱。如何拴住突破限制的冲动,又保持创新激情,是一个重要而困难的平衡

本报记者 宣晶

最近,一位“换脸哥”走红网络,他用人工智能(AI)技术将杨幂的脸“贴”在了94版《射雕英雄传》里朱茵饰演的黄蓉脸上。换脸后人脸的轮廓、表情自然熨帖,毫无“违和”之处。以假乱真的“换脸术”诱发网友兴趣,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了1.1亿。遇上“换脸术”的不止杨幂,网上还出现了刘亦菲、刘诗诗、赵丽颖等人的类似视频,“换脸”似乎已成为网友消遣的一种方式。

“换脸术”降低视频成本和技术门槛,成为现象级火爆应用之后,新问题出现了

视频换脸并非新鲜事,2015年上映的《速度与激情7》为了让已故的保罗·沃克“回归”,制作方以保罗的两位弟弟为替身,运用动态捕捉和CGI动画的方式,让他的身影再度出现在银幕上。影片第15分钟左右,出现了第一幕“重塑”保罗·沃克的影像,剧组通过“换脸术”将保罗的面部表情移植到替身上,完全骗过了观众的眼睛。当保罗在片尾《see you again》的歌声中驾车远去,这部“爆米花”电影添上了意味隽永的悲情色彩。《速度与激情7》不仅赚足了观众眼泪,也以15.16亿美元的成绩昂首跨入全球票房前十。

电影中的“换脸术”虽然高超逼真,却不会让普通人担忧。它不仅要耗费大量人工与后期特效成本,更需要专业的剪辑技术才能实现,这意味着精准“换脸术”不可能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然而,随着近几年AI技术不断突破与普及,“换脸术”在互联网应用上一路飞奔,来到了大众眼前。

2017年,一个名为Deepfakes的匿名用户在论坛上公布程序代码,不厌其烦地分享了制作换脸视频的教程,还附上深度学习代码和相关数据集,从此简单易用的“换脸”视频出现了。普通人只需要一台电脑和一些数据,运用相关技术,就能制作出以假乱真的换脸视频。“Deepfake”一度成为“人脸交换技术”的代名词。瑞士科学家尝试用最前沿的人脸识别系统去识别假视频,结果错误率高达95%;德国和意大利科学家的联合研究小组测试了1000段“换脸术”视频后发现,普通人必须通过特殊训练,才能鉴别真伪。

新技术驱动文化产品更新迭代,理想的应用场景本是大幅降低某些视频制作的成本和技术门槛,但事实上“换脸术”迅速被滥用到一些灰色地带。得到人工智能软件“加持”后,这些栩栩如生的“Deepfake”视频在互联网上蔓延。好莱坞女演员斯嘉丽·约翰逊曾预言:“让任何一个人成为这项技术的攻击目标只是时间问题。”过去一年,斯嘉丽的脸已被叠加到数十个情色视频中,其中一个“走光”视频被观看了超过150万次。遭受同样困扰的还有盖尔·加朵等一批女演员,“换脸”已变成一种赤裸裸的“技术猥亵”。

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换脸”目标,一旦技术被滥用,谁来把老虎关进笼子?

“换脸术”背后隐藏的真正问题在于新技术近乎“零门槛”,这也意味着任何一张脸都可以被“简单”替换。试想,有心人收集了你的照片,就可以随意把你和任何视频结合到一起,然后在社交圈里散播,那场面何其令人胆寒?一家英国科研机构预测,2019年将是恶意“换脸”视频频发的一年,甚至可能导致全球范围的恶性社会事件。

去年5月,美国专家针对“Deepfake”研发出一款AI工具,号称能够自动监测出“换脸术”——根据眨眼、呼吸和眼球运动等特征高效识别视频真伪。但以AI对抗AI真的有效吗?全球“换脸术”玩家一直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前不久德国纽伦堡大学发布了“Face2Face”应用软件。通过脸部捕捉和替代技术,使用者可以在视频对话中进行实时动态“换脸”,因此被网友质疑或将成为网络诈骗的帮凶。

网络上曾经流传着“无图无真相”的俗话,然而PS技术却告诉人们有图未必有真相。图片精修师俨然已是娱乐圈新岗位,流量明星花上几千块钱,请来一位修图高手,大长腿、人鱼线、完美无瑕的容颜几乎“立等可取”。社交平台上的“照骗”更早就比比皆是。“Deepfake”和“Face2Face”更进一步,之前“保真度”很高的视频,甚至直播也不再可靠。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大众,视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