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影视 >访谈

80后支教老师用音乐教语文吟唱《苔》登上央视

发布时间:2019-04-25 07:52  来源:中新网   编辑:沐瑶  阅读量:10701   

80后支教老师梁俊:

用音乐教语文 吟唱《苔》登上央视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随着80后山村支教老师梁俊在央视舞台上的演唱,一夜之间走进亿万中国人的心。

2018年大年初一晚上,梁俊和贵州乌蒙山区的孩子一起登上央视《经典咏流传》舞台,吟唱了古诗《苔》。这首袁枚创作的古诗,尽管字数寥寥,经过现代音乐的演绎,在梁俊和孩子们口中宛如天籁,甚至令嘉宾庾澄庆和曾宝仪感动落泪。

生活中,梁俊是一个超级奶爸,拥有一双可爱的儿女。他为孩子收集童谣,谱曲演唱,让孩子在生活中诗意地栖居。他将100多首古诗、60多首童谣谱曲成歌之后,抱着吉他去全国各地云游,分享诗性教育。前不久,他受邀来到蓉城,和成都的孩子们一起演唱《春夜喜雨》,朗朗上口的旋律令人过耳不忘。

乡村支教 用音乐演唱古诗

去贵州支教之前,梁俊在重庆生活,做过广告公司的文案策划、乐器行店长、吉他老师,也在福利院里当过义工。2013年9月,他带着新婚妻子去贵州支教。出发前,他就在思考如何用音乐演唱的办法教孩子读古诗,并和朋友一起完成了9首古诗的谱曲,作为教学素材。

小时候,梁俊对古诗词“爱恨交加”,常常被要求背诵全文,他感觉“知道它美、但不爱它”。这次重拾经典,《悯农》《江城子》《凉州词》等诗词忽然变得面目可亲。

《苔》最早诞生于讲台。梁俊发现山区的孩子比较胆小,就像苔生长在角落里,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他在讲台上读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时,突然想到这些胆小的孩子,生命中依然充满力量。于是,他重操旧业,将古诗镶嵌于旋律之中,果然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站在央视的舞台上演唱了《苔》之后,梁俊教过的孩子梁越群自信地表达,“要像牡丹一样勇敢地开放”。

为期两年的支教生涯里,梁俊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一百多首古诗词,其中近50首被他谱成曲。他带着孩子们在不同时节唱不同诗歌,春天唱出春意盎然的生机,秋天唱出离别愁苦的萧瑟,在诗歌与音符中感知四季更迭。

登上央视 唯一素人演唱者

其实,谱诗成曲并非梁俊的首创。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以音乐教授诗歌的方式,孔子家训独子,让他去学习《诗经》,而且“弦歌之”。

原来,支教时为了鼓励孩子们开口,梁俊每周都要组织考试,朗诵、唱歌、讲故事,让胆小的孩子不再害怕开口表达。梁越群唱的《苔》扣人心弦,孩子们听完掌声雷动。

起初,央视计划在录制现场藏个“彩蛋”,让学生们与梁俊不期而遇。谁知这群孩子来到舞台上完全慌了手脚,总是开不了口。躲在后台的梁俊十分着急,他主动向导演请缨参与彩排。他的出现宛如定海神针,吉他刚一拨动,孩子们找到了课堂上的自信,演唱得落落大方。

那段6分钟的视频,在微博上点击量超过千万。尽管梁俊是节目播出时惟一的“素人”传唱者,但他和孩子们朴实无华的天籁之声,不仅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也让亿万中国人为之感动。

带娃唱诗 唱歌版古诗接龙

登上央视的舞台,正如他的支教经历一样,即便他谢幕离开了,动人的旋律和诗意的种子仍在孩子们心中。

节目播出之后,很多人给梁越群写信,鼓励她好好念书,不要放弃唱歌的梦想。梁俊开通了微博,偶尔分享一下自己做诗性教育的心得。有大学生在微博下留言,表示被其感动,义无反顾要去支教。青年人对社会的行为示范作用显而易见,这让梁俊十分欣慰。

无论登台演出前后,梁俊都喜欢抱着吉他出发,分享诗性教育,只是现在邀请他的地方更多。这次来到成都,他与成都春天儿童合唱团的小朋友们排练了《春夜喜雨》,用歌声描绘了“好雨知时节”的画卷。

梁俊给古诗词谱曲的初衷,是想引导孩子成为有情趣的现代人。在他看来,诗情画意要从小熏陶,他给孩子写童谣“小宝贝,桂花加小枣;小宝贝,冰糖加梅桂”,两个孩子在诗意的浸润下茁壮成长。

不忙的时候,他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唱歌版的古诗接龙游戏,2岁7个月的大宝无意中唱了30多首古诗,其中包括襁褓之中就在聆听的《青玉案》,这令他十分惊讶。

谈及未来的计划,梁俊分享,除了坚持录制古诗词歌曲,他还计划将自己费心收集到的童谣谱曲成歌,未来做一些教育类的产品,当然还会继续做公益。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洁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央视,老师,语文,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