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视觉新闻资讯
你所在的位置:汇视网 > 影视 >访谈

十二艺节丨以舞吟诗、熏香排剧、“双生”男主……舞剧《杜甫》的“华彩”不止

发布时间:2019-05-24 09:25  来源:东方网   编辑:樊华  阅读量:15986   

gt;gt;gt;专题:走进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东方网记者王佳燕5月23日报道:近来,一段名为《丽人行》的舞蹈走红网络,引来一大波网友模仿。这是来自重庆市歌舞团原创舞剧《杜甫》其中的华彩片段。近日,该剧作为第十六届文华大奖参评剧目亮相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这部历经三年打磨、荣获多个国内重量级奖项、连演80余场且场场爆满的舞剧到底有何魅力?

“熏香”排演出“写意”舞剧

《杜甫》作为国内首部“诗圣”题材舞剧,共分四个篇章,分别为《序:壮游羁旅,踌躇满志济天下》《上篇:长安十载,求官谋事为苍生》《下篇:弃官归隐,笔底波澜惊风雨》和《尾声:登高望远,历尽沧桑唱大风》,意象化地呈现了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浓缩了杜甫从宦游、为官到弃官的全过程。

“《杜甫》是一个‘大写意’的作品。”剧目总导演周莉亚表示,作品的切入点即该剧的副标题“一个人笔下的唐朝”。编创时,打破了传统情节叙事表现手法,以舞构剧。通过一个个符合戏剧表现特征的“块状舞段”的转换,营造一个个隐喻心理情境的空间环境,凸显杜甫渴望“求仕”又心悸“失我”的对比,衬托杜甫丰富的内心情感。

“杜甫的诗作风格随着其人生阅历的丰富而发生着变化。他笔下也经历和见证了从唐盛到唐衰的转变。因此,我们在排演时更着墨于对历史文化的沉淀和思考,力求能表达意境。”周莉亚说,为了更好地让演员们感受唐朝文化、融入《杜甫》的时代背景,排练时都是熏着檀香的。“6个月、1500多个小时的浸润和沉淀,这部剧献给观众的是满满的诚意。”

该剧展现了杜甫为理想苦苦追寻、为百姓大声疾呼、为人格绝不屈尊的一生;细腻而深邃地刻画出了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和“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的悲悯情怀;准确而深刻地诠释了他的诗作和“杜甫诗史”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呼唤当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双生”杜甫“以舞吟诗”

杜甫的一生是吟诗的一生,其思想、人格、追求、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上。如何用既不能言又不能吟的舞蹈艺术形式,来表现杜甫这位“诗圣”,让观众“听”得懂、看得明白,是该剧创作面临的一大难点。

对此,编创团队将舞段与舞美设计、舞台灯光、服装造型和多媒体等巧妙结合,通过抽象和艺术化的方式,使舞与诗、舞与人、舞与剧有机融合,成功破解“舞不能语”的表现难题,达到了舞之能吟、吟之能言、言之能情。

为了更好地以舞传情,该剧以“双生”杜甫矛盾交织来深化表现主题。选用双胞胎演员分别饰演杜甫和“另一个杜甫”,根据剧情发展需要,安排其贯穿全剧进行有机穿插表演。结合“两个杜甫”不同的人物角色定位,梳理“隔空对话”线索,设计对比强烈的舞蹈动作,增强剧情张力,凸显杜甫内心思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

东方艺术透视国际审美

值得一提的是,“乞丐舞”“蛀虫舞”“农乐舞”等极具特色的舞蹈也被巧妙地穿插于该剧中。剧目视觉总监高广健称,该剧体现了中西交融对当代舞剧美学新高度的不断探索和追求。

编创团队以国际艺术审美视野,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对剧情、舞段、服装、舞台造型、灯光、道具等进行合理设计,将古典舞、汉唐舞、现当代舞等有机融合,中西合璧,在意象化诠释主人翁家国情怀的同时,给人以唯美、时尚的现代视觉美感。

“我们创作的初衷是希望这部舞剧既有对艺术品质的追求,也能得到受众的广泛认可。”高广健说,《丽人行》舞段在网络上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全网播放量超10亿次,这是编创团队始料未及的。“我们也在做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让高雅艺术为更多普通观众认可和接受。”

该剧自2015年开始排练,2016年4月首演。历经三年打磨提升,先后参演国家大剧院2016年演出季、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等系列重大演出活动,获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等重量级奖项。共计演出80余场,均场场爆满,赢得票房、口碑“双丰收”,专家、观众“双好评”。接下来,《杜甫》还将赴韩演出,将中国艺术和历史文化搬上世界舞台。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搜索热词: